声现象中考知识点总结(声现象考点和重难点总结)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概念: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 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声音可以在 体、 体和 体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

(2)形式:声音是一种波,即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测距原理s=vt/2(v为声速)。

3.声速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更快,v固 v液 v气。声速的大小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4.声能

声音具有 ,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例如:声波能使烛焰晃动、超声波钻孔机能加工坚硬的玻璃等。

考点二 乐音的特性

1.乐音

(1)定义:通常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是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三要素:响度、 、音色.

2.响度

(1)定义:声音的 .

(2)影响因素: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还与 的距离有关.

(3)实例: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声音洪亮、放声歌唱、调节音量等.

3.音调

(1)定义:声音的 .

(2)影响因素: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越高,音调越高.

(3)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 .

(4)实例:男低音、女高音、声音的“粗”、“细”等。

4.音色

(1)定义:声音的品质.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实例:“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模仿声音等.

考点三 噪音及其控制

1.噪声的含义

(1)物理学角度:通常指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是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 .

(3)与乐音的关系:乐音在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时,可以转变为噪声,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

2.噪声的危害

(1)噪声的强弱: 来描述噪声的强弱,它的单位是 ,符号 ;声强级为0 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2)危害:除了使人烦躁、注意力不易集中,妨碍工作和休息外,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噪声的控制

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在 减弱,如:禁止鸣笛、摩托车的消声器等;

(2)在 减弱,如:道路两旁种植的行道树、房子安装的双层玻璃、高速公路某些路段安装的板墙;

(3)在 减弱,如:戴耳塞、耳罩、头盔等.

考点四 超声波和次声波

1.可听声与不可听声

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Hz~ Hz之间,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作次声波.

2.超声波

(1)特点: 、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

(2)应用:一是传递信息,如:倒车雷达、声呐、B超、超声探伤仪等;二是传递能量,如:清洗、碎石、焊接等.

3.次声波

(1)特点:传播远、易于绕过障碍物,几乎无孔不入等.

(2)应用:一是传递信息(如:预报地震、台风、海啸、火山爆发、监测核爆炸等);二是传递能量,如:使机器设备破裂、建筑物坍塌等).

重难点一 声音的产生

重难点分析

主要考查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包括概念的识记、各类相关说法的辨析等.在答题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1)莫把“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误认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物体振动停止前所发出的声音会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四周继续传播;

(2)也不要误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由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20 000 Hz,若物体振动发出的是次声波或超声波,人耳将听不到。

重难点二 乐音三要素的区分

重难点分析

对“音调”与“响度”的辨别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影响因素,跟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的是指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或距离远近有关的是指声音的响度此外,平时要注意区分生活用语中对于声音特性的描述.

重难点三 噪声的控制

重难点分析

从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逐步分析:

声现象中考知识点总结(声现象考点和重难点总结)(1)

重难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重难点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一是明确次声波、超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二是次声波、超声波都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要识记次声波、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典型例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