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去找汪直(急于易储的万贵妃)

揭秘:急于易储的万贵妃,与大太监汪直是啥关系?

万贵妃去找汪直(急于易储的万贵妃)(1)

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确立的。这年十一月,年仅六岁的朱祐樘被立为太子。

朱祐樘的母亲纪氏,很小就入宫了。据说,成化初年,在大藤峡之战中,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是瑶族土官的女儿,也被虏进宫中,她貌美聪慧,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

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与宫女们,尽力保全。据说,朱祐樘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朱祐樘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六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在朱祐樘之前,宪宗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万贵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个是柏妃所生,却被万贵妃害了。因此,宪宗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将无后,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宪宗看到自己的白发,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

纪氏给朱祐樘穿好衣服,并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儿去,吾不得生。”)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你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是吾子,类我。”)

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

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万历年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太监张敏也因为害怕万贵妃的报复,吞金自杀。明眼人也许都知道,万贵妃自然容不得这个孩子。于是,宪宗的生母周太后对宪宗说:“你还是把孩子交给我照看吧!”从此,朱祐樘就一直生活在祖母的仁寿宫中。有一天,万贵妃说要请皇太子过去吃东西。周太后就对孙儿说:“孙儿你去那里不要吃东西。”朱祐樘到万贵妃那里,万贵妃给他食物,朱祐樘就说:“吃饱了。”万贵妃说:“那喝点汤吧!”朱祐樘说:“怕有毒。”。万贵妃非常生气地说:“这小孩子才几岁,长大了还不吃了我?”

这件事,对万贵妃影响很大,也为废储的事埋下了伏笔。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明宪宗发现内库里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接着,皇帝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就撺掇万贵妃把她也不满意的朱祐樘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

这年三月,宪宗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将朱祐樘废了。太监怀恩苦谏,却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幸好,泰山连续地震。钦天监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宪宗认为,祐樘是天命的合法继承人,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易储一事虽然没有成功,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万贵妃对于成化朝宫中事务的影响,也反映了成化朝宦官的作用。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基本接受“宦官官僚政治”的思想,明成祖使用识字的宦官在宫外的政府中委以重任。例如,郑和就是明代历史中最著名的宦官。

英宗时,王振的专权,首开明代宦官专权的乱局。成化朝则出现了宦官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情况,而且,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进一步结合,特务组织成为宦官专权的利器。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一位都察院的官员上疏,抱怨宦官的数目已经突破了一万人,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当然,宦官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对于朝廷和士大夫的威胁是次要的,真正对士大夫构成威胁的是宦官的乱政。

成化一朝专权的宦官,基本上都是依靠万贵妃而起家的。汪直、梁芳、钱能、覃勤、韦兴等人,都是万贵妃的私臣。他们总是借万贵妃修建寺庙的名义,在外面大敛民财,一面贡献给万贵妃,一面自己揣进腰包。当然,其中专权而能乱朝政的,当是汪直与梁芳。

据说,汪直到江南,听说绍兴杨继宗是个品行很高的官员,就前往拜会。汪直看了杨继宗后,说:“人们都说杨继宗,却不料长得这么丑陋。”杨继宗冷冷地回答说:“我虽丑陋,却还不至于损伤父母给我的身体。”汪直没有吭声。杨继宗这句话,意在讥刺汪直是一个阉过的太监。后来,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最贤明?”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又可见汪直之大度。

汪直专权的利器是西厂,还有“两钺”(钺,古代兵器)。这个看似玩笑话的制作者,却是宪宗身边的一个小丑。古时宫廷中常蓄养一些俳优,专供皇帝娱乐,所表演的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的,其中,有些还讥刺时事,类似现代的小品。宪宗身边就有一个名叫“阿丑”的小太监。有一次,阿丑奉命为宪宗表演。阿丑就表演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撒酒疯。小太监喝醉了酒,正撒着酒疯,旁边人告诉他说:“皇上来了。”小太监根本不理睬。旁边人又说:“汪太监来了。”小太监立即避走,边走边说:“今人但知汪太监也。”

接着,他又扮演汪直,操着两柄“钺”来到皇帝身边,说:“我带兵全仗此两钺。”旁人就问:“你的钺是什么钺呀?”阿丑说:“王越、陈钺。”宪宗听了这样的笑话,自然是开怀一笑,但是,笑过之后,也不能不有所省悟。因为,所谓王越、陈钺,实际上不过是交结汪直的两个大臣。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竟还有一个名叫杨福的江西人,伪称汪直,纠集一班无赖,扮演校尉,从芜湖一路招摇撞骗至福州,吓得沿途官吏,屏息听命。

而汪直本人,后来也逃过了惩罚,寿终正寝了。在明代专权的宦官中,他可能算是最幸运的一个。

梁芳在成化一朝,虽然不如汪直那般有权势,但却在另一个方面破坏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汪直的权势,是笼罩于成化一朝政治、军事领域,而梁芳的恶劣,则主要是在经济上的挥霍及任用佞幸小人。也许可以这样说,汪直爱权,梁芳爱钱。梁芳知道,要得宠于宪宗,最好能得到万贵妃的信任。所以,梁芳与其亲信韦兴,不断地将珍珠奇货宝物贡献给万贵妃。然后,又利用为皇宫采办宫中奢侈品的借口出京,在地方大肆搜刮。据说,在梁芳的挥霍下,内库中前几朝累年积蓄下来的七窖金子都花光了。

所以,从成化一朝的历史来看,其挥霍程度是很惊人的。之所以没有出现像明代后期那样的赤字,正如学者孟森说,只不过是“前数代之遗泽,一朝不易枯竭耳”!梁芳为了弄到更多的钱,甚至开始卖官鬻爵起来。像李孜省、僧继晓这样的佞幸之徒,都是梁芳荐进的。

李孜省最初是江西布政司的吏员,由于贪赃被削职为民,却因为学习过“五雷法”这样的方术,而受宪宗宠幸。

僧继晓据说知道“秘术”。他靠着梁芳的引荐,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僧继晓的母亲是一个娼妓,他竟然请求皇帝旌表他的母亲。皇帝也下令不需要审核,直接就为他的母亲立起了牌坊。甚至,皇帝还经常将宫中的宫女赐给僧继晓,供其淫乐。终成化一朝,梁芳始终得宠于宪宗。只是孝宗即位以后,梁芳才被谪居于南京,不久下狱。

(本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