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

生长在一个叫兰州的城市,“两房两室”里全都印满它的模样。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处处张贴着从小到大的故事,不论走到哪里,都淡忘不了兰州。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1)

兰州不光有“天下黄河第一桥”,有《读者》,有牛肉面,有南北两山,有黄河风情线,还有口生愣粗野的兰州话。

作为一个城市的江湖,语言才是江湖的经脉,那股子黄土高原孕育出来的“气”正是在这样的经脉中穿梭。

春天比起江南来,总是姗姗来迟。可以理解,要爬上大高原,小脚碎步,走不快。来了,也不散开,在兰州欢聚成堆。

在地图上,它处于中国地理几何的中心位置,却被称之为西北偏北。在南方人的臆想中,它周围沙漠横生,人们还骑着骆驼戴着面纱出行。

很多人不知道兰州在哪里,却固执地认为它就在赫赫有名的敦煌旁边。可是,天晓得,兰州到敦煌还有一千公里遥遥路途。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2)

语言也是江湖,对人来说,没有语言是不能想象的,语言不只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形成人的生活的一种基本力景。

有人曾说,中国人数量多,分布广,习俗多种多样,把我们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大家庭的力量就是方块汉字。

正如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塑造了英国人、美国人一样,作为华夏文化根本的汉语塑造了中国人。同理,兰州方言也默默捏出了兰州人的造像。

今天,帮主就给各位侠客安利一下“兰州方言”,接招......

兰州方言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显著的特点,一是发音比较古朴,展示了厚重的历史积淀。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3)

比如,把“下”读作“哈”,把“咬”读作“斋”,把“了”读作“唠”,把“脚”读作“觉”,把“摔”读作“瓣”,把“做”读作“足”,把“软”读作“碗”,把“书”读作“夫”,把“没有”读作“木”,“那个”读作“赖个”等等。

这里面很多读音源自于古代的秦陇方言,至今还有很多词汇与陕西话是一样的。比如表示的的确确的“唏唏儿” ; 表示思维迟钝、行动缓慢的“姆囊” ; 表示做事仔细、花钱严谨的“细法”、“细详” ; 表示格外、破常规的“冷怂”等等。

来源非常广泛,表现出兰州历史上多民族、多宗教、多地域文化交汇融合的特征。老兰州话里面,把头叫做“得勒”、耳朵叫做“刮喇”、额头叫做“绷楼”、肩膀叫做“架子”等,这些词的用字与汉语毫不相同,还有表示严谨、整洁的“葛洁”,表示动弹的“忽碌”,表示高兴、愉快的“沃耶”,表示折腾、操作的“返揭”、 “戳揭”等,很可能都是来自于古时候少数民族的语言。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4)

而兰州人把舅舅叫做“阿舅”,把寻访、打探叫做“踅摸”等,都与江苏浙江的吴语相同,应该是自明代起大规模移民带来的语音。

词汇异常丰富,而且简洁明快。兰州方言中没有表达不了的死角,相反,她的一些词语表达意思非常精到,要用普通话解释起来还比较费劲。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5)

比如兰州人说:“你演着哩! ”就是说你在做有所图谋的不适当表现。再如“夹”既表示脾气怪或者闹情绪,也表示事情做成夹生饭; “粪”表示晦气、不吉利; “摆栽”,是拿腔作势或者有意作弄别人的意思; “雾住”是一时迷误、脑筋反应不过来的意思,这些都比普通话简洁的多。

遣词用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展现出无所不包的表达能力。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6)

兰州人说话善于运用比喻、借代、反讽、拟人、夸张等多种技巧,从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十分到位,也使得兰州话有相当的艺术性。

如:“三锤两梆子”是说举措非常管用,三下五除二解决问题。

“叫唤的麻雀儿木( 没) 肉! ”十分形象的说明那些喜欢高调出风头的人其实没有内才。

“刹后刹后,锅底里有肉。”是说越到后面越有好事,不要急于争先。这些语句都生动、很形象,让人听了以后印象深刻。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7)

方言展现的不仅是兰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也充分展现出兰州人作为黄河儿女豪迈豁达的胸襟,幽默风趣的性格,包容和谐、与人为善的风气。

老兰州人常说老土的兰州方言,新兰州人则说轻巧的兰州普通话,这种新方言被民间命名为京兰话,是进步的兰州话,说雅了极富特色。

曾经出了个快板王叫张保和,打着竹板,把兰州话说上首都大舞台,和天津相声、东北小品、陕西乱弹有一拼。可惜这种韭鲜的语言艺术,说到巅峰水准的人凤毛鳞角,张保和之后,出了个王海,再……很少有人鼓鼓宣宣,把京兰话送上大雅之堂了。

倒是有京兰话情结的兰州人,给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的经典片段配音,兰州话的趣味挥发得淋漓尽致,听者捧腹大笑,前仰后合。

给各位安利一段兰州话后,帮主又想到了一个人,一部电影。

徐克《新龙门客栈》

1992年的这部武侠片横空出世,至今依然是帮主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要说本片中谁的功夫最好,那还要数那个拿着割肉刀的店小二,他叫叼不遇。

叼不遇解剖起羊来非常灵活堪比庖丁,还会钻地道,轻松将甄子丹的手脚废掉,一把刀纵横天下。

记忆中的兰州方言(兰州江湖外篇)(8)

最让帮主牵肠挂怀的,这哥们在全剧中基本上是一个兰州尕小伙的扮相。

操着一口土土滴兰州土话问张曼玉:这么家割尼吗还是那么家割呢?

哎吆我滴妈呀,徐老怪,你一个越南香港人,撒时候把帮主的家乡话玩滴这么好。

帮主给你一个大写的服字,我服老!

再说当今,在兰州,土著越来越不地道,听不到多少人在讲方言,大多数人操着口音可疑的普通话。

他们来自哪里?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兰州某处地方是他的家乡,但是故乡面容模糊。

他们被岁月那种混杂力量裹挟至今,就像黄河浊浪中的滚滚泥沙,奔流向东,故乡在上游。

他们就是里尔克所说“在时间的岁月中永远回不了家的家乡人”。

各位看官想一睹芳容?

来看这段:

怎么样,这几位名动江湖的侠客,想必你是早知道的吧。帮主的老乡。

所以,兰州方言天然地具有一种散漫混血的气质,漏洞百出却花样翻新,趣味庞杂但野心勃勃。

正是这土土的话语,给了我们一种绝然不同的异域气质。

我们有人扎根于此,安身立命,眼界狭隘,却心怀豪情;我们有人飘零各地,四海为家,聚少离多,却众念归一。

帮主最后吼一首低苦艾的《兰州兰州》吧,做为本章结尾。

你走的时候没有带走美猴王的画像说要把他留在花果山之上行囊里只有空空的酒杯和游戏机门外金沙般的阳光它撒了一地

再不见俯仰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未东去的黄河水打上了刹那的涟漪千里之外的高楼上的你彻夜未眠

兰州~ 总是在清晨出走兰州~ 夜晚温暖的醉酒兰州~ 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兰州~ 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再不见俯仰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为东去的黄河水打上了刹那的涟漪千里之外的高楼上你彻夜未眠

兰州喂~ 兰州哦~兰州喂~ 兰州哦~兰州喂~ 兰州哦~嘿~ 兰州到喽~

(旁白)家让我佛撒呢?给那佛~ 那一哈...。

下个撒呢?二细,辣子多些。

诶!西站西站,上车就走,有座位。

白马浪,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请从后门下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