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

有料!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

今年

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

预备役士兵应征入伍的热情空前高涨

全团共有109名适龄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

截至目前

21人通过体检、政考等程序

缘何有如此多的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1)


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

发挥自身优势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文丨 颜 春、刘 兵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2)

“你的政考已通过,接下来参加役前训练,经考核合格后,就有机会圆梦军营。”

8月30日,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预备役士兵刘欣鑫,结束野外驻训返营归建后不久就接到人武部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他难掩内心激动:“经过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我有信心通过役前训练的考验。”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3)

该团参谋长张永明告诉笔者,今年预备役士兵应征入伍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团共有109名适龄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截至目前,21人通过体检、政考等程序。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4)

缘何有如此多的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笔者了解到,该团坚持动员优秀应征未入伍青年加入预备役,通过教育训练,进一步坚定他们参军报国的热情。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5)

2017年,该团调研发现,每年“征兵季”结束后,一些应征未入伍青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在本地自谋职业,时间久了就容易淡化对军营的向往之情。

针对这一实际,近几年,在每年整组点验时,该团都优先将有一技之长且参加过役前训练的“双合格”兵员,以及部分应征条件处于合格线边缘,切实热爱国防、向往军营的有志青年编入预备役部队。

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开展比武训练、组织参观驻地红色革命纪念馆等方式,既常态保持他们的应征积极性,又使他们在教育训练和执行任务中提前体验军营生活,增强献身国防的信心和动力。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6)

预备役士兵黄子健,今年是第二次报名参军。去年已走完全部应征流程,但因学历问题,最终未能圆梦军营。对此,黄子健并不甘心,去年报名参加网络教育,进行学历升级。

今年6月,看到该团在金泉街道开展整组宣传活动时,他主动申请加入预备役。鉴于黄子健在计算网络方面的特长,他很快就被该团优先编为预备役士兵。期间,他申请随部队到川西高原参加实战化演练,充满硝烟味的演练更加坚定了他建功军营的决心。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7)

预备役士兵朱国忠,是成都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今年6月被该团优先编为预备役士兵。

“刚来预备役就参加了战味十足的演练,感觉特别光荣和自豪。”朱国忠说,他报名参军就是为了接受更严格的磨砺和锻炼,他一定会不断努力,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8)

砺兵训练场,参军再起航。据了解,几年来,该团已有近百名预备役士兵应征入伍,6人荣立三等功,30余人成为部队骨干力量。


预备役士兵预编(109名预备役士兵报名应征)(9)

观 澜

多措并举选好苗

文丨郝东红

强军之要,要在得人。为强军选才、为国防献力是国防动员单位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有遵循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持续不懈抓好教育培养才能为固国强军选好苗、育好才。

注重培养。将应征条件并不太过硬,处于“双合格”边缘的适龄青年编入预备役队伍,持续抓好教育培养,看似耗时费力,但这恰恰遵循了人才培养的规律,是在用“良苦心”、下功夫育人才、选人才。四川某预备役高炮团的做法,既充实了预备役队伍,又借助平台和实践培养了合格兵员,可谓一举两得。随着时代的发展,适龄青年职业选择取向日益多元,国防动员单位要为强军兴军选拔优秀人才,就要强化不拒一格、唯才是举的理念,抛弃兵员选拔“掐尖”“割韭菜”的思路,注重在培养中提升适龄青年素质,提升兵员质量。

持续引领。一季征兵,四季准备。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灵魂工程,只有持续用力才能确保走心入脑、栓心聚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适龄青年如果缺少持续关注、不断引领,他们参军报国的热情难免受到冲击和影响。四川某预备役团对预备役官兵持续抓好国防教育和红色基因灌注,为强军兴军输送了许多又红又专的优秀兵员,值得学习借鉴。

树立榜样。榜样是无声的引领,是有形的感召。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武部选拔优秀二度应征老兵担任役前训练教员,通过适龄青年身边的榜样去引领和带动,必将焕发出榜样的无穷力量,激励有志青年建功军营。在选拔和培养优秀兵员的过程中,要坚持用适龄青年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去引领、感召,有效激励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火热气势。

○ 中国民兵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