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识人100句(草不黄俗话说47白)

草不黄俗话说47“白”变之身(三十一)——拆白辵白白撮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鬼谷子识人100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鬼谷子识人100句(草不黄俗话说47白)

鬼谷子识人100句

草不黄俗话说47“白”变之身(三十一)——拆白辵白白撮

“骗”,《玉篇·马部》:“上马也。”《玄应音义》卷十九“骗马”注引《字略》:“谓跃上马也。”骗跟“马”有关,李行健先生论证骗马之“骗”跟“骗人”的“骗”是“两个同音词”(《“骗”和“骗马”简说》,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论丛》第一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否定了朱居易(朱衣。1908~1967)“骗”的最初义是“欺骗”,后来才出现“骗马”义(《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1956)的说法,确不可易。

最近,浙江大学出版社杨奉联根据文献用例,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骗”进行“语义分析”:即对“骗”在“核心要素”(掩盖)、“驱动者”(人)、“主体”(言语行动)、“客体”(他人)、“方式”(掩盖真相)、“目的”(使上当)、“延续性”(无)和“情态”(恶意)等八个维度进行分析:

这八个维度结合在一起,(骗)就组成了“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这便是“欺骗”的概念。

举了元代《张协状元》第十出“莫是登,此处山,号五矶,被人骗”等作例子,指出“骗”之“欺骗”义出现在元代。(《说“骗”》,《中文学术前沿》第十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6)。我们认为,“骗”之“欺骗”义,原先在“变”字(诈;变诈),后来此义借“骗马”之“骗”而大行于世,请详“在山居主俗话说21”《园柳如何“变”鸣禽?》。

“骗”的花样极多,并且还会与时俱进,不断翻新,因此传载“骗”义的词也多得很。我们这里选取“辵白”、“白撮”等谈谈(《汉语方言大词典》)。

1.白撮子:骗子。湖北武汉。西南官话。

2.白扱子:骗子。湖北红安(江淮官话)

3.白查子:骗子;扒手。湖北随州。西南官话

4.白测子:即白贼子;骗子。湖北天门(西南官话)

除“白扱子”属于江淮官话外,其余的都在湖北的西南官话区。这几个词是一个词的不同方言地区的不同写法而已。朱建颂先生《武汉方言词典》(崇文书局,2017.10):

白撮子=撮白的=拆白的。骗取财物的流氓:他是个白撮子。这个白撮子到处害人。把白撮子捉到了。

按:朱先生的意思,“白撮子”跟“拆白党”之“拆白”意思一样,非常正确。

6.拆白:流氓诈骗钱财。老舍《赵子曰》第十:“后来我遇见了一个奉军军官……于是他逼着我--用手枪逼我去拆白。”

巴人《姜尚公老爷列传》:“狗窦村人有时到马槽村庙会上去看戏,狗窦村人总欢喜一小队一小队的到戏台前面去挤,到两厢房那妇女们看戏地方去拆白。”

5.拆白党:《清稗类钞·会党》:“拆白党,上海有之,有男党,有女党。盖无业之人,结合而成团体,以诈欺取财物,男骗女,女骗男。”

“设圈套骗取财物的流氓集团或使用诈骗手段的坏分子”之谓也。或将“拆白党”等同于“赤膊党”,这只是就这类人的外观形象的想象之词,正如“光头”为凶神恶煞者的外观形象一样。“白撮”为“拆白”之倒。

此类“白”属于“风屏绷㑟-变骗白-白敷”系(北京:我白了他100块钱花,即“骗了100块钱花”)。这里重复一下以前的例子:

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讲到咱们这行啊,全仗的是磨搅讹绷,涎皮赖脸,长支短欠,摸点,赚点。”坑绷(绷)拐骗。“摸点”,偷摸;“赚点”,骗也。北萌切。“绷,或作绷。”

魏风等《刘胡兰》:“整天价坑绷拐骗,每日里逛逛游游。”坑绷拐骗义同“坑蒙拐骗”。绷或可理解为“蒙”读重唇音。

㑟:《广韵·梗韵》:“诈伪人也。”布梗切。

变:《玉篇·心部》:“憰,变诈也。”《玄应音义》卷二十三“心诡”注:“诡,谓变诈不实也。”

白:《元曲选·薛仁贵》第四折:“您孩儿跨海征辽,曾立下五十四件功劳,争些儿被总管张士贵白赖去了。”元明《水浒传》第四十九回:“我家昨夜射得一个大虫,如何来白赖我的。”白,骗也;赖,亦骗也。北京话称骗叫“白”:他白了我一百两银子花。

还有“蔽”(蒙蔽)、“弊”、“备”等词。

“撮子”、“测子”、“扱子”、“查子”又是什么呢?如果就就字释词,势必坠入五里云烟。“撮、测、扱、查”当是“娗-诞-诈”这个系列上的记音字。“娗、诞”,诈也,欺瞒、欺嫚也,多次提到过。

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集》本,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8)“下脱”条说湖南的“辵骗”就是“脱骗”,非常正确。“辵”(chuò)也应纳入“娗-诞-诈”。“辵白剪绺”之“白”,“骗”也。辵白,白撮也。

脱赚:《密庵语录》:“云门顾鉴,递相脱赚;俱胝竖指,全无巴鼻。”《警世通言》第二二卷:“被丈人刘翁脱赚,如今孤苦无归,求老师傅提挈,救取微命。”许少峰:“脱赚:诓骗,蒙骗。”

《聊斋志异·云翠仙》“幸不为小人赚脱”,赚脱、脱赚,关联音同义复词。

掇哄:明《型事言》第二回:“那无用的,被傍人掇哄,也便把父母换钱。”第十九回:“临考,毕竟掇哄主人,为央分上;引领学生,为寻代考。”

掇赚:《水浒传》第六十回:“久闻 梁山泊 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掇赚将军?” 明《醒世恒言》卷六“自想野狐忍痛来多赚这册书,必定有些妙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三出:“我平生专帮闲掇赚,每日出去寻着个贵游公子,吃的用的都趁了他的。”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辨非》:“判官,与我逐一查那善恶文簿,要见何年月日有何人套写王魁家书,掇赚他夫妻离间。”清于成龙《弭盗安民条约》:“而无籍赌棍,掇赚良家子弟,堕其彀中。”《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要知安公子怎生开发那女子,那去找 褚一官 的两个骡夫回来,到底怎生掇赚 安公子,那 安公子 信也不信,从也不从,都在下回书交代。”

掇骗:《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大家却莫把那假 尹先生 (真 安老爷 )说的这段话认作个掇骗 十三妹 的文章。”

突,《广雅·释诂二》:“欺也。”《希麟音义》卷八“冲突”注引《考声》云:“欺也。”(陀骨切),它跟“突”的“烟囱”、“闭门桩”义一样,不纳系统解释,神仙也难讲明白。

曲彦斌、连阔如(云游客)把而今流行甚广的“托儿”纳入“隐语”解释(曲彦斌《汉语历代隐语汇释》,研究出版社。2020.7),实际上他是个古词,蒋先生已经讲了,源于“詑”(《说文·言部》:“沇州谓欺曰詑。从言它声。”托何切)。

托儿:云游客《江湖丛谈·江湖之金点·调门》:六个人当托儿(贴靴的人,调侃叫做托儿,又叫敲托的)

敲托的:云游客《江湖丛谈·江湖之金点·小绺门》:“江湖人管帮腔骗人贴靴的,调侃儿叫敲托的。”

贴靴:云游客《江湖丛谈·江湖之金点·江湖中之大粒生意》:“社会里面半开眼的人,管敲托的叫贴靴,它们是装好人的闲聊大夫。” 云游客《江湖丛谈·江湖之金点·江湖的海青腿儿》:“敲托的,即是贴靴”的意思。

还有三个词值得一说。

7.白钱:一种白昼行窃的贼(北京官话)。

“白钱”完全可以纳入“白撮”系;“白饯”一样。

8.白饯:小绺、贼、扒手。天津(冀鲁官话)

9.白拈:贼,小偷。广东信宜、广西陆川(粤语)。

“拈”是个闭口韵字,当与“攘窃”之“攘”同。

攘:《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否则为下相攘上”颜师古注:“攘,因也,因而窃取曰攘。”如两切(《故训汇纂》误“两”为“雨”)。

攘窃:《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迩,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