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语录十二则(智囊明智部知微卷)

诸子语录十二则(智囊明智部知微卷)(1)

诸子语录十二则(智囊明智部知微卷)(2)

译文

列子很穷,面有饥色。

有人告诉郑国的相国子阳,说:“列御寇是个高士,住在贵国却生活穷困,您难道就一点也不重视人才么?”

子阳就派官吏送数十秉的粟米给列子。列子会见使者,一再推辞,没有接受。

使者走后,列子进入屋里,妻子看着他痛心疾首地数落他:“听说有道之士,老婆孩子都可过得很安乐,现在你的妻子面有饥色,子阳派人送你食物,你还不接受,难道是我命该如此吗?”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不是真正了解我的价值,而是因为别人的话才送我粟米。如果会因别人的话而送我粟米,也可能会因别人的话而加罪于我,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后来果然有人作乱,杀了子阳。

接受别人的供养而不殉难,是不义;要殉难,却又死得不合正道。死得不合正道,就有叛逆之名。列子除去不义与叛逆之名,见识岂不很远大吗?

[冯评译文]

魏相公叔痤病重将死,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轻又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付他,一切听他的;如果不托付他,就一定要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境。”

魏惠王答应了他。

公叔痤又请公孙鞅来,向他谢罪说:“我先君王而后臣子,所以先为君王定谋略,然后才告诉你。如果大王没有把国事托付给你,你一定要赶快离开!”

公孙鞅说:“如果国君不能采用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而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

公孙鞅的话,正足以拿来和列子的话相对照。

原文

子列子穷,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毋乃不好士乎?”郑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逸乐。今妻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哉?”

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夫以人言而粟我,至其罪我也,亦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逆也,岂不远哉!

[冯述评]

魏相公叔痤病且死,谓惠王曰:“公孙鞅年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即不听,必杀之,勿令出境。”[边批:言杀之者,所以果其用也。]

王许诺而去。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

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鞅语正堪与列子语对照。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公叔痤,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就是这个人上下其手,把吴起排挤远走楚国。

惠王,即魏惠王,也称为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第三任国君。这个家伙的段子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这么一直接,你还真不好说啥,还是咱们的亚圣孟子水平高,用了“这病是男人都会得的病”宽慰了王上,不至于让王上“顾左右而言他”。

公孙鞅,即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因为封地在商於,所以也被称为商鞅。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除了改革,他最大的功劳是占领了河西,给秦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支持他的秦孝公死后,他就被秦王清算,兵败身死,族灭。

现在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话说这《水浒传》中有个小人物,叫唐牛儿,各位可能想起这么个人?

唐牛儿是郓城县的一个小混混,时常被宋江接济。

当宋江杀了阎婆惜以后,这杀人的罪名就落在了唐牛儿身上,被流放了。

没办法,这就是传说中的,“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