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的纪念日。接下来,我们认识一群工作在特殊岗位上的年轻人。武汉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是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项目,建成后每天将能传输处理150万吨的城市污水,服务数百万人。为了保护长江和城市湖泊,工程要在地下30到50米深的区间内盾构隧道,工程人员要每天连续12个小时蜷缩在地下工作,他们平均年龄27岁,大多是90后,和一般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们的青春以不寻常的坚守,默默绽放。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1)

在武汉市的中心城区附近,距离东湖700米外,有一个大约7800平米的建筑工地。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全国第一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直径三米,全长17.5公里的东湖深隧,将要穿越武汉的众多湖泊和最繁华的市区。就在这个巨大的深坑底下,就是隧道施工工地。建设者们需要乘坐电梯,向地下深处行进,直到距离地面34.9米的黑暗深处。

这是一群90后的年轻人,承担着整个工程里最重要的任务。分别从事盾构司机、测量员、维保工程师和盾构值班工程师的工作。

走楼梯,坐电梯,年轻人就这样从城市中心来到了地下深处。

在这里,盾构机掘进到哪,小伙子们就工作在哪。每天12个小时待在隧道里,忍耐并适应环境成了最基本的技能。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2)

大东湖深隧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周旭说,我们把它总结为,高温度、高湿度、高噪音三高,确实小伙子们非常不容易,8到20米主要是用于我们的一个城市地下空间的预留出来,我们30米到50米这个深隧,以后和城市发展来说就不会有冲突/然后防止那个水渗透出去,这样的话对我们地下水以及我们土壤不会造成影响

这条狭窄的便道是到达盾构机位置的唯一路途,随着工程推进,每天他们要在这条路上徒步前行,短则几百米,长的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3)

今天(5月4日),最先和伙伴们分开的,是25岁的测量员杨霖,他的工作与其他人略有不同,需要在整个隧道里边走边测,用这些工具为盾构机丈量方向。

测量员杨霖说,盾构机的前面全是土层看不见,什么都看不见,我们就相当于指挥着盾构机,在看不见的地方按照设计的线路就是前进,我们就相当于起一个眼睛的作用。

地下30多米,没有手机信号,没有人可以说说话,有的只是对讲机里偶尔传来的呼唤声,因为工程进行中必须时时监控坐标数据,所以杨霖每天的12小时,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量。

测量员杨霖说,每天频繁的话是两万到三万步,我有个同事,他的鞋,我们这是特意发的那种鞋,但是他穿上鞋的时候比较磨脚他不穿,他只有穿自己的鞋,然后穿自己鞋走的时候,他说他反正一两个月就要穿破一双鞋。

盾构司机张福强马上就要30岁了,是这个班组里年龄最大的,这个不足1平米的房间就是他的驾驶室,因为狭窄到转身都略显困难,所以他的12小时常常是这样枯坐的背影。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4)

盾构司机张福强说,我们是有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的,一个循环完了可能直起来站一下。

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或是晚上7点到早上7点,每半个月倒一次班,时间对我们而言,意味着阳光和月色,对他们却只是白班和夜班的区别。

快满27岁的维保工程师林飞和25岁的搭档李林汶要蜷缩着钻进这种直径一米左右的洞里检修,这些洞,就是他们工作空间的一部分。而这一切只为了保证盾构机能24小时不停运转。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5)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的课程(地下隧道工程里的)(6)

25岁的盾构值班工程师李子硕,在我们采访的几个小时里,他几乎一直这样低头弯腰,蹲着指导工人拼装管片。

在大东湖深隧项目151人的团队里,像这样的年轻人占了一半以上,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他们,成为了这条隧道里最年轻的建设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