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标题(原标题目光)

原标题:目光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郑耀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全新标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新标题(原标题目光)

全新标题

原标题:目光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郑耀辉

目光,作为人的视觉器官所放射出来的非语言符号,往往比语言更生动,更能打动人心。人的内心喜怒哀乐等情感,往往都是通过目光传递出的。而认识或了解一个人,往往也是由目光开始的。

60多年前,当我来到这个世界,尚听不懂大人们的语言时,就先熟悉妈妈的目光了。她总是目不转睛笑吟吟的端详着我,嘴里不知在说着什么。那时由于父亲工资低,人口多,日子过的相当紧巴。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妈妈就到矿上去做临时工。从南沟住宅到矿上要走近10里的路程,途中还要翻越五老屯后山,还是三班倒,还要身背年幼的孩子。尤其是夜班,在没有路灯,没有手电筒的情况下独来独往。可妈妈的目光始终是那么温暖而执着。四弟刚咋巴会走,就又背着妹妹,妹妹稍大又背五弟。她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寒来暑往直至退休。现在想都难以置信,那样的日子她是怎样硬撑过来的。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一次妈妈单位工友给了她一只苹果,妈妈没舍得吃揣回家里,让我们兄妹几人轮换来吃,等剩到她手里时苹果光是核了。只见妈妈将果核放进嘴里咂咂滋味,目光仍是笑吟吟的。

妈妈总掛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看你们兄妹6个,但都是妈妈的心上肉,舍不得骂和打。有一次,我和哥哥去看电影,可不怎么,我俩竟将妈妈刚织好的蓝色毛线帽子都弄丢了。我俩怯怯的走进家门。妈妈听说后火冒三丈,又疼又气又恼,恨不得狠狠地揍我俩一顿,可她高扬的手臂又轻轻地落在我俩的身上,目光中流露出怜悯和疼爱。

和妈妈相比,父亲的目光则映照着我前行的路。他的目光更多的是表露出坚毅,果敢与担当。父亲是直性子人,又急躁,点火就着,内心的情感全都写在脸上,聚焦在目光迸发而出,不会拐弯抹角,爱憎分明,毫不掩饰。父亲身高不足1.7米,瘦小枯杆,但男子汉气概十足,有担当,尽责任。为了一大家子人受尽苦累。他曾几次背着家人去卖血,然后到商店买回粮食。父亲爱喝两口,困难时他曾勾兑酒精解馋。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一次父亲下夜班见仓房里的煤没几块了。父亲不顾疲劳抓起袋子朝汪良矸道走去。近中午时背着掛尖一大袋子煤回来。那天,妈妈给父亲准备了一只松花蛋和自家腌制的咸菜,父亲吃的倍儿香。我站在一旁注意到,父亲的目光里充满了幸福的喜悦。

除了父母,姥爷的目光也让我终生不忘。那时,我姥爷一个人生活在偏远的小山村。我学龄前那几年差不多都是和姥爷生活在一起的,即使上学后放寒暑假也尽往那跑给姥爷作伴。打我记事时,我就见姥爷的一双眼睛总是泡在泪水里,眼泪汪汪。后来才知道那是病态,经不得风吹,哪怕是一丝一缕,也会泪水盈眶。但平时生活中我与姥爷的交流又多是通过目光进行的。久而久之,形成了“默契”。姥爷只要将目光投向我,我会即刻反应过来他需要我干什么。比如,他需要挠痒,我立马找来玉米棒子在他身上蹭来蹭去;他要抽烟,我会及时递上烟袋锅等等。我那时也的确机灵乖巧,姥爷也特喜欢我,我时常从姥爷的目光里看到他的欣慰和赞赏。不管上哪都愿带着我,我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拐杖”和“勤务兵”。

还有,老师的目光也很独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凡教过我的老师,目光中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她)们知道的那么多,懂得的那么多,令我崇拜和羡慕不已。心想,啥时候我也能像老师那样该多好。正如那英在歌中唱的“借我一双慧眼吧,我要把这世界看个清楚。”。就说盘山小学的庄希贤老师吧,她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她虽说是位女性,但在她身上则更多的体现出男人的特征:高大的身躯,宽厚的臂膀,铿锵的嗓音,严肃的表情,尤其是她那黑边眼镜后所投射出的炯炯目光,让人望而生畏。那时学生们都很“惧”她,只要她往讲台上一站,下面鸦雀无声。而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庄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她习惯地先用冷峻的目光扫视一遍,然后开口道:“同学们好!”同学们回复“老师好!”随即开始书归正传。但我想,她看似冷峻的目光所包含的是教师的一种职责,一种担当,一种使命。也许正是她严谨的教风,严格的要求,才使得我们认真听讲,专注学习,才照亮了我们的求学之路。遗憾的是,自从离开盘山小学就再也没有见过庄老师。后来听说,她随丈夫去了遥远的南方。如今一算,与庄老师分别已52年了,但庄老师的形象,以及她那道独有的目光,将永久的温暖着我,激励着我。

写到目光,其实还有件事更感人,更能触动人心:我的挚友张建的今年已年届九旬的老妈,是位英雄的母亲,令人崇敬的母亲。据了解,当年他老妈刚满16周岁正读卫校,当祖国需要时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一次,她从硝烟弥漫的战地医院救治一名刚俘虏的美国士兵。由于语言不通,彼此的交流除凭借手势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目光来读懂和领会心思。老妈认为,战场上我们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但现在你是我的患者,我们是医患关系,我必须尽全力来救治你,医治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因此,老妈细心的观察和揣摩美国士兵目光中所传递出来的每一个信息,耐心的为他打针喂药,照料他的饮食起居。不仅如此,当手术需要血时,老妈还亳不迟疑地撸起袖子为其献血,让自己的鲜血在美国士兵的血管里奔流。这位美国士兵被感动的频频点头表达谢意,晶莹的泪花在深情的目光里内烁。在老妈和其他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治疗下,这位美国士兵很快康复出院。啊,目光,不仅冲破了语言的障碍,还彰显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温柔善良和国际主义情怀。

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认识和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家人,乡亲,同学,同事,道友,朋友,甚至是街上相遇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总有一些目光令我难忘。

通过目光,往往也能窥视和折射出一个人的职业,学识,修养,性格,人品等。当然,这和一个人眼睛的大小没大关系。有的人眼睛虽小却烔炯有神,眉目传情,有的人眼睛虽大却目光呆滞,黯然失色。还有的,将目光引伸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比如形容一个人鼠目寸光,目光短浅;也有的夸赞一个人的目光远大,高瞻远瞩。等等,凡此种种,目光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功能。

是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一些目光令我不忘。即使多久不见,也会在我的记忆里珍藏。说不定啥时候,触动了我哪一根神经,它就会立刻内亮起来,映照和滋润着我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