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加息会抑制通胀(通胀暂时论呼声再现)

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市场始终围绕“通胀是暂时的,还是如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所说,这是一代人都从未见过的高通胀的开始”在进行一场大辩论。

尽管“通胀暂时论”今年以来在全球各地通胀飙升的背景下,逐渐被“通胀持续论”所压倒,但“暂时论团队”并没有放弃赢得这场辩论的希望。

仍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供应链阻塞缓解以及能源成本企稳,通胀冲击将很快消退。一些人还警告称,在物价压力出现见顶迹象之际,央行过于激进地加息,可能会犯下大错。

“暂时论2.0”再次袭来,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央行将需求打回原形

各国央行辩称,它们能够以允许本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速度加息。

但持怀疑态度的人称,过度收紧政策将使经济陷入衰退,结果可能导致通胀再次低于目标。

回看历史,欧洲央行在2011年提高了借贷成本,但同年晚些时候就被迫收回了这些措施;日本央行在2006年提高了利率,但也不得不在2008年收回这一举措。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已有60多家央行加息。

国际金融协会(IIF)首席经济学家Robin Brooks发表推文说,“全球经济衰退即将来临”。

为啥加息会抑制通胀(通胀暂时论呼声再现)(1)

库存过剩

持续的供应链阻塞促使零售商囤积商品,以确保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这其中不乏“牛鞭效应”的影响,即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逐级放大的现象。

当“牛鞭效应”终结,当年因需求大涨价格飙升而恐慌补仓的零售商,如今面临需求暴跌价格重挫,累积了大量库存。

有迹象显示,随着利率上升,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谨慎,导致企业库存过剩,这将给物价带来下行压力。

彭博社对截至5月底公布业绩的公司数据进行汇总后表示,标普消费者指数成份股中市值至少10亿美元的企业,库存增加了448亿美元,增幅26%。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警告称,库存过剩的风险正在加大,尤其是在非必需消费品和科技产品等行业。

“木头姐”凯西伍德上月发表推文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沃尔玛和塔吉特的库存已经打破了记录”!

为啥加息会抑制通胀(通胀暂时论呼声再现)(2)

房价走软

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的房价飙升,部分原因是各国央行将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并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经济注入资金。

虽然房价并不总是被计入通胀数据,但租金成本是被计入的,而且两者通常反映了相同的价格趋势。

随着通胀在2021年起飞,借贷成本开始上升以抑制通胀。现在有迹象表明房价正在降温。美国房价已出现降温的势头。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Nouriel Roubini)援引一条显示美国新房平均价格近两年大幅飙升的推文表示:

随着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和滞胀风险加剧,是时候对房地产泡沫进行修正了。

为啥加息会抑制通胀(通胀暂时论呼声再现)(3)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21年四季度,全球房价的实际增长率同比放缓至4.6%,低于前一季度的5.4%。实际上,他们估计全球房价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平均水平高出 27%,这表明仍有很大的修正空间。

随着利率上升,消费者的还款负担也会增加。

日本的例子

日本在经历长期通缩方面是先行者,其经历了多次期望中的通胀回归但却无法持续的虚假曙光。

现在判断这次是否会有所不同还为时过早。

受能源价格飙升的推动,日本CPI最近达到了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但工资涨幅有限继续让消费者感到不安。

日本央行仍然致力于刺激日本经济,认为当前的通胀飙升只是暂时的。

东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前日本央行董事会成员Takahide Kiuchi表示:

“我预计全球将从历史性的通胀转向反通胀和通缩压力,通胀下降将以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放缓为代价。价格趋势最终将取决于全球潜在增长率,由于疫情和乌克兰局势,该增长率正在下降。”

长期通胀预期发生转变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们发现,长期通胀预期发生了转变。

他们写道:

“公众预计,即使通胀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从长期来看也会回到正常的低水平。”“反过来,这种预期几乎肯定有助于稳定实际通胀。”

他们还指出,即使经历了一年的物价飙升,长期通胀预期也不比十年前高出多少。

与此同时,债券投资者近几周一直在下调通胀预期,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近来呈下降走势。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的推文表示,市场已经注意到:中期隐含通胀预期已经下降。一些美联储官员也提到了这种变化。

为啥加息会抑制通胀(通胀暂时论呼声再现)(4)

基数效应

目前的通胀飙升有一部分被基数效应放大了。与疫情早期经济停滞和成本下降时的物价相比,通胀同比涨幅很容易一下窜到很高。

但很快,低基数效应将被当前的高基数效应所替代,因此,这种影响将有所逆转。

经合组织(OECD)预测,到2023年一季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通胀水平将降至2%以下。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Priyanka Kishore表示:

“大宗商品价格将开始回落,以历史标准衡量,它们仍将处于高位。但它们不太可能继续攀升。”

她预计,到2023年年中,食品和能源大宗商品价格将同比下降10%至15%,有助于降低整体通胀。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