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寒假上班(放寒假了孩子谁)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王恬

掌上咸宁报道

寒假生活已经开启,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孩子,不用准点起床、没有妈妈的催促声、没有严格的作息和学习压力。忧的是家长,依然要朝九晚五上班,还要担心孩子在家谁来管。

寒假既是拾遗补缺的好时间,也是养精蓄锐的好机会。这个寒假,社区里的活动室寓教于乐,笑声不断;“借”个孩子来家里过寒假,引发热议;艺体集训逐渐升温,变成新宠……无论怎样过,都会留下美好的假期记忆。

孩子放寒假上班(放寒假了孩子谁)(1)

活动室为生活添色增彩

“爷爷您坐好,我今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老年人运动的文章,念给您听。”刚说完,16岁的小泽就开始念,他特意放慢语速、提高了音量,在普通话之外,还用咸宁方言解释了一遍文章的内容。

19日上午九时许,咸安区温泉办事处滨河社区的读报声此起彼伏,“老”与“少”的互动在一月的暖阳中格外温馨。

原来,这是滨河社区为放寒假的学生们举行的读报活动。“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我们组织社区的学生为高龄老人读报,给老人带去一份特殊惊喜,也希望学生能牢记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社区工作人员刘幸说。

每到寒暑假,对于多数双职工及外来务工家长而言,白天如何照看孩子、如何让孩子顺利完成假期作业成了一大难题。在桂花路社区,每到这时,家长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孩子送到社区,让孩子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快乐成长。

在社区书记刘倩的手机里,有一个家长群。“每到寒暑假,我们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每次活动我都会在群里发布,家长们看到后报名十分踊跃。有什么好建议,他们也会在群里‘呼叫’我。”刘倩说。

据了解,城区各个社区均精心筹划,为学生们准备了下象棋、练书法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春节活动,增强社区青少年业余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社区准备得用心,学生们参与得也高兴。初三学生小泽是社区活动室的“常客”。“这里的课外活动很丰富,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也给了我展示才艺的机会。”

今年寒假,小学六年级学生小丽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学会了包饺子,这可把她高兴坏了。她告诉记者,之前放假都是自己在家里,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千篇一律。“在社区活动室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比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有意思多了,爸爸妈妈也能更安心地工作。”

“借”个孩子共度孤单假期

期末考试一结束,“果果妈”就在朋友圈为女儿征集起了寒假玩伴。在消息里,“果果妈”列出了若干要求:相互陪伴时间为工作日白天,最好是高年级段的学生,不用上培训班;我家有暖气,奶奶会准备中饭和水果,能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我女儿的语文不错,可以带你的孩子一起背古诗……文字中透着真诚和迫切。为了引起更多好友关注,“果果妈”还贴上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照。

寒假到了,记者发现,在朋友圈中,有家长给孩子“征”起了假期小伙伴。这种征友方法赢得了一些家长的赞同。

记者微信联系了“果果妈”,她表示,这样的念头源自一篇名为《借个孩子去旅行》的文章。文章里写道,欧洲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如果出门旅行,习惯于“借”个孩子一起去,与自己的孩子有个伴儿。

“孩子放寒假了,我跟她爸爸都要工作到腊月二十九,平时家里只有奶奶陪她,希望这个寒假她能跟同龄人在一起,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也会提高不少。”“果果妈”说,孩子们在一起玩,手机、电脑的诱惑力就小了,朋友圈里的人大多认识,比较放心。她透露,已经有2位好友联系过她,果果的“寒假玩伴”已经定下来了。

你会为孩子寒假“征友”吗?你放心将孩子“借”到别人家吗?记者随机采访了朋友圈里的一些家长。

家住尚书名府的魏先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双减”政策下,现在的小孩子交际能力很强,不需要整天都和玩伴待在一起。“况且假期里孩子基本没有去上培训班,几乎整天都待在家里,不是刷平板电脑就是看电视,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龙女士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心,若把孩子“借”给别人家,安全没有保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打闹时有了磕磕碰碰也会闹得不太愉快。”

艺体集训升温成新宠

“一撇一捺,下笔有神;要横平竖直……”1月17日上午,在咸安区贺胜路的一家国学馆里,毛笔书法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毛笔字。

“我们的书法辅导班已经开办多年。”国学馆相关负责人说,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艺体培训班报名人数有所增加。

据介绍,按教育部相关政策要求,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各种艺术体育类培训机构开启了“假期集训营模式”。不少艺体类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报名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双减政策的到来,让孩子的假期相对以往自由时间更多。”

此外,一些家长因工作等原因造成在假期难以照管孩子,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长时间玩电脑、手机,于是迫切寻求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孩子的假期过得更充实和健康。

我市诸多艺术体育培训机构看准这一“刚需”,出招占领市场。有的机构是托管和艺术体育课程“联姻”,既可辅导作业也可以进行绘画美术、特色书法等专业课程;部分机构甚至聘请专业体育教练,每周五天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轮流授课,充分保证学生的运动时间。

责编:丁婉莹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