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巷见证行业30年变化)

  在马巷老街,有一条巷子曾经引领马巷的“时尚风潮”,是“潮人们”趋之若鹜的“打卡地”这条巷子的名字叫卖布巷(又名深沟巷)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如今这里已不复繁华,不过钟爱定制服装的老马巷人,依然对这里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将带您逛逛这条见证了马巷卖布与裁缝行业变化的小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条小巷见证行业30年变化)

  在马巷老街,有一条巷子曾经引领马巷的“时尚风潮”,是“潮人们”趋之若鹜的“打卡地”。这条巷子的名字叫卖布巷(又名深沟巷)。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如今这里已不复繁华,不过钟爱定制服装的老马巷人,依然对这里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将带您逛逛这条见证了马巷卖布与裁缝行业变化的小巷。

  文/图 记者 戴舒静 通讯员 何振邦

  【看今日】

  老裁缝坚守小巷30多年 广场舞团找她定制演出服

  绕开熙熙攘攘的马巷老街,从富有文化底蕴的书院路走进观音宫旁边长约200米、宽约2米的静谧小巷,这便是卖布巷。

  宁静的小巷和外面热闹的街市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边零星开着四家做衣服的小店,店内墙上搭挂着各种布料,其中以简约、碎花布料为主。店内摆放着木质家具和缝纫机,年长的店主与同样年长的顾客悠闲地交谈着,令人有一种时光停滞的感觉。

  56岁的陈丽清是个老裁缝,在卖布巷开了三十多年的店,也是小巷第一家做衣服的店。 记者走进店里时,她正埋头在缝纫机前帮一个邻居赶制裤子。

  一名50多岁的男子走进来,认真地挑着布料,准备做条裤子。“我胯比较大,很难买到合适的裤子,穿定制的比较舒服。”他说,虽然定做裤子需要两周时间,不过觉得值得等待。

  “现在客人少了很多。”陈丽清说,从前生意红火时曾请了三名女工,每天仍忙得焦头烂额。后来,她陆续把工人辞退了,自己一人接活。虽然生意没有以前红火,但她手艺精湛,仍有很多老主顾来定制服装,还有广场舞团队专门找她定制演出服。

  【忆往昔】

  一到节庆日人气最旺 居民挑选时尚布料做新衣

  今年81岁的王秀治见证了卖布巷的兴衰。她家就在巷口,从同民医院药房退休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巷口看着人来人往。

  她说,卖布巷是上一辈老马巷人的共同记忆,虽然如今已被官方正式更名为“深沟巷”,但当地居民还是习惯称“卖布巷”。据悉,当时这里有一条排水沟贯穿老马巷居民区,后来由于人流量较大,商业氛围渐浓,一家家卖布店在小巷内开张,于是有了“卖布巷”这个称呼。

  据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巷有20多家布店。当时,买布得凭布票购买,一般按人头分配每人每年14尺布。年轻人到镇里登记结婚,每对新人还可以补贴20尺布。那时候,缝纫机是普通家庭的“标配”,逢年过节,人们会到卖布巷挑选时尚花色的布料,自己做衣服或者交给布店定制。因此一到节庆日,卖布巷人气最旺,店家请四五个伙计都忙不过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电商时代的到来,买布做衣裳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布店关张或转型,最后剩下四家。为了谋生,这些布店积极拓展业务,有的接单做演出服,有的以床上用品为主,还有的则改改裤脚、换换拉链。尽管生意清淡,但店主们也乐于享受这份悠闲。


来源:厦门晚报

0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