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失败的原因(再读历史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失败的原因)

史书记载,蜀汉建立以后诸葛亮先后七次对曹魏用兵,期间最有名的就是六出祁山,结果却是无一成功,最后病死五丈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失败的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失败的原因(再读历史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失败的原因

史书记载,蜀汉建立以后诸葛亮先后七次对曹魏用兵,期间最有名的就是六出祁山,结果却是无一成功,最后病死五丈原。

诸葛亮伐魏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譬如用人不当(马谡),内部派系之争(李严),粮草供应不及等等。

总结所有失败原因,在我看来最根本最致命的就是粮草供应不足,说白了就是国力不足,导致蜀汉只能求速战而不敢恋战。而曹魏司马懿就是抓住诸葛亮的这一死穴,高挂免战牌避战,用时间拖垮了诸葛亮。

古今中外,两国交战,其实打的就是综合国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数次因粮草不足而被迫退兵。蜀汉诸葛亮如此缺粮,那曹魏就不缺粮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蜀汉和曹魏的粮草供应制度。

曹魏不缺粮要归功于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度。所谓屯田就是让士兵来耕种土地,说白了就是军队要从事农业生产。战争中,粮食就是征战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古代农耕时代,发展农业生产就尤其重要。

因此,曹操于公元196年于许下就开始实行屯田制度,据《三国志》记载,许下屯田当年就得谷百万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改为五斗),于是又令全国各州郡设置田官大兴屯田,在以后各地的征伐战争中就省去了运送粮食的劳累,为平定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蜀汉诸葛亮前后六出祁山伐魏,始于公元228年,止于234年,可以说是连年征战,根本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再从蜀汉的国力看,据《三国志》记载,蜀汉当时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平民负担超重,粮草供应不足也就不奇怪了,如此看来,不间断的北伐颇有穷兵黩武的味道。而蜀汉实行屯田制度晚于曹魏很多年,据史料记载,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驻兵于五丈原时为解决粮草不足问题才开始实行屯田,至于姜维“屯田避祸”更是以后的事了,而此时曹魏实行屯田已30多年,粮草差异可见一斑,国力强弱可见一斑。

于此,诸葛亮伐魏失败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作为知天文,晓地理的大智之人诸葛亮不会看不透这一层,那为何还要执意北伐呢?

诸葛亮深知蜀汉实力远远比不上曹魏,恢复汉室灭掉曹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运筹不当还会被曹魏所灭,诸葛亮也知道后主刘禅也不是可以起于一隅光复汉室的人物,因此说,诸葛亮谋划出兵北伐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防守而已。诸葛亮要的就是“以进为退,以攻代守”,北伐“失败”就是情理之中预料之内的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