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

清初画家王石谷有这样几句话:“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观顾坤伯先生《青绿山水》可见作者亦深谙此理。此作纵99厘米,横34厘米,创作于1947年,纸本设色。款识安排在左上角,钤“景峰”一印;右下角钤“寄峰草堂”白文印一枚。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1)

青绿山水

观顾氏这幅《青绿山水》,一股清润疏秀之气迎面扑来。画面的远景有峻伟的高峰巍然耸立,峭壁秀拔,气势雄浑。山峦上草木葱郁,老树劲挺,巨石突兀。山间林木茂盛之处有屋舍隐现,还有两位悠然自得的隐士。屋舍前方的山势渐入平缓,山脚下的树木愈加繁茂,树枝挺拔,枝叶穿插聚散,高低错落,俯仰顾盼,生机盎然。画面中景山岚浮动,雾霭缭绕,与湖水、缓坡、平麓次第相接。近景的湖岸边,有一间矮屋掩映在古树之中,极具恬静之趣,更加增添了画面静寂清幽的氛围。此图将峭拔的峰峦与平缓的湖岸相对比,将高远与平远相融合,将缥缈的烟云与山间屋舍隐±相映衬,使观者恍若置身仙山妙境。而细观此画构图,则不难发现,这绝非画家完全凭空臆造的画面,分明是自然山水风貌与画家审美情趣相交融的产物。其经营位置可谓开合有度、虚实相生。画家将川濑氤氲之气、林峰苍翠之色渲染得恰到好处。山石以墨笔勾勒淡皴,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针对山石坡岸林木的色调,由浓郁转为轻清。天色和湖面以赭石色渲染,从而更反衬出青绿的明净。林木以青绿敷染,以墨笔复写,由淡入浓,由润入干,笔墨苍劲醇厚,隽秀华滋。画面意境清幽缥缈、恬静空灵,反映出隐士们归隐山林、亲近自然、澄怀观道、静以求之的审美情趣。静,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清初恽南田强调:“意贵乎远,不静不远;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一勺水亦有由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画面中明净的青绿设色以及从中传达出的静气都是在青绿山水画创作中很难把握的。这恰恰是画家对传统绘画精髓有着本质上的深刻理解,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体验而达到的化境。同时,还是他本人胸襟格调、审美旨趣的自然流露,亦是他真实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2)

青绿山水(局部1)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3)

青绿山水(局部2)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4)

青绿山水(局部3)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5)

青绿山水(局部4)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6)

青绿山水(局部5)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7)

青绿山水(局部6)

国画大家程十发曾这样评价顾坤伯:“他的画不是深海狂涛,而是江上清风,那么的平静,那么的恬淡。因为对美的追求与表现,因各人性格、修养不同而不能强求一律……世界上追求惊世骇俗的画风易,而欲造平淡天真的境界难。因为他的人品高洁、画艺深厚,才达到‘不激不厉,风规白远’的境地。”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8)

溪山无尽图

顾坤伯( 1905-1970)字景峰,曾用名颐乙,号二泉居士,堂号坤庐,江苏无锡人。他早年师从吴观岱、陈迦庵习画;1923年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得到名师潘天寿的教导;192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抗战期间,曾与张天奇创办奇峰国画函授学校,从事美术教育;1957年,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今天的中国美院),与黄宾虹共同主持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教学十余年直至去世。他擅长青绿和浅绛山水,兼工花鸟和人物。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9)

顾坤伯画:江岸行舟

顾坤伯的山水初学“江南四吴”之一的吴观岱,早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四王”山水着意临摹研习,笔墨精到,章法严谨。此后他直追唐宋以降的诸代名家,具有很深厚的传统功力。顾坤伯主张“先师古人,复师造化”。他经常深入生活,并赴兴安岭、黄山、雁荡山等地进行采风创作,创造性地将传统技法与写生相结合来反映现实生活。他将唐宋青绿金碧山水的堂皇巧丽、赋色古艳与元明浅绛山水的冲和恬淡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明净清雅、雄浑秀逸的青绿山水面貌而自成一家,有《顾坤伯画集》和《顾坤伯课徒画稿》等行世。

顾坤伯诗文(顾坤伯山水中的平淡天真)(10)

山水扇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