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

本诗约创作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在家乡山阴居住的时候,时年已六十二岁。虽已被罢官六年,但面对破碎的家国、涂炭的江山,诗人悲愤、郁结之情不由喷薄而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即使处于暮年,也依然怀念着北方的故土,壮年时经历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却只能在年华的消逝中抒发着悲愤与感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一句描写了诗人曾经意气风发,少不更事,现在却只能翘首“北望”,那伫立在天地间静默着的江山,似乎已成为永恒。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2)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句,写出了年轻时的战斗生活场景,无论是船上还是马上,都那么让人怀念,雪地凛冽,关隘陡然,如今都已成空。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外的长城依然存在,可是诗人却已逐渐老去,只能不断哀叹,不断怨怼,却换不回早逝的年华空留,两鬓的华发。“塞上长城”也有一说指人,以长城来指戍守边疆的将领。“空”对“已”,两种场景,一样国愁,哪怕再坚固的关隘也守不住已失的江山,哪怕再强烈的壮志也敌不过流逝的时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想当年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流传千古,留下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被后人所称颂。可是千年以来,又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呢?时无英雄,收复故土遥不可期,诗人也只能空自悲切。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4)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陆游时年已六十八岁,在山阴家中闲居。虽然人老体弱,但仍然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甚至在梦中也依然忘不了为国战斗,收复失地。

本诗描写出了一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也进一步抒发了诗人为国奉献的高尚品德。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通过“僵卧”描写了诗人的身体和现状,“孤村”写出了凄凉清冷孤独的场景,压抑了整诗基调,让人似乎看到一个孤独衰病的老人。随之就是“不自哀”,表达了诗人不因此而感到颓丧,瞬间拔高了立意。“尚思为国戍轮台”,写诗人虽然体弱多病,但壮志却丝毫未受到影响,还想像以前一样为国奉献。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风吹雨”描写了风雨飘摇的情形,暗喻当朝时局,局势已经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入梦来”进一步抒发了壮志,表达了激荡、进取的精神。“铁马冰河”描写了北方军旅场景,表达了对兵强马壮的国家军队的期望,也通过“梦”字写出了无奈与悲哀。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5)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6)

此诗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此年陆游89岁,卧病在床。他一生爱国,在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被女真人霸占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国家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在家里祭祀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一消息告诉九泉下的自己。

这首诗其实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以其“悲”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那种不甘。

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现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这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怜惜之情和悲伤之情!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国家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语言浑然天成,明白晓畅,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催人泪下。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8)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前两句一横一纵,写出了万里大好河山的波澜壮阔。诗人描写奇伟壮丽的山河,显露出一种自豪骄傲的感情,正因如此,后两联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给人更大的感情冲击,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遗民泪尽胡尘里”,其中“泪尽”一词,极尽故国遗民的酸辛苦楚。“南望王师又一年”,末句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表面写遗民,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内心的失望。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9)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0)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毫泼墨,写下此诗。“位卑未敢忘忧国”,言辞恳切,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首联叙事,叙写病起后因“病骨支离”以致“纱帽宽”,此处的纱帽渐宽一语双关,既指病后身影消瘦,又暗指遭遇免官,陆游一介孤臣居于远隔万里山水的异乡,心境悲伤不言而喻。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诗主旨句,纵然地位卑微,仍然忧国忧民,此处饱含诗人热爱国家、胸怀天下抱负的一腔热血。颈联以向“天地神灵扶庙社”的祈愿,寄予对君主统治和国家前景的担忧,“京华父老望和銮”一表对南宋统治者的不二忠心。尾联陆游挑灯夜读诸葛孔明“通今古”的《出师表》,探求救国济世的出路,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流露出诗人心系国家的忧心忡忡。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1)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2)

此诗当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

这首诗写于诗人由陕西被贬往四川的途中,诗的第一句写“衣服上到处都是路上的尘土和酒的痕迹,行走到了远方,到处都是凄凉的景色”。首先刻画了一个颠沛流离的失落者的形象。接着作者反问自己,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该做个诗人吗?为什么在下着细雨的长夜里骑着驴走进了剑门关?最后一句“细雨骑驴入剑门”充满画面感,写的不仅仅是目前难以描述的困境,更描述了诗人难以道尽的心理活动。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叹与悲伤。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3)

秋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4)

本诗写于嘉泰元年(1201)秋,时陆游居住在山阴故乡。

本诗写秋日所见所想,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过往历史的追忆及内心的复杂思绪,寄托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思。

首联不加铺垫渲染,直接将人带到齐燕交战的沙场之上,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露了庸人为功名利禄而不择手段的欲望。次句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沙鸥自比,流露出一番浪迹江湖的闲暇隐逸之情。

颔联紧承上句,具体描写自己闲居的日子里百无聊赖,即使事情大如天也可以一醉解忧,看似旷达,却流露出诗人内心因无所事事、浪费时光而产生的无奈,只好借酒浇愁以麻醉自己。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饱受排斥,无所建树。因此,即使如今闲居在家,也难掩心中忧虑与愁苦。两联诗句既批驳了利欲熏心的庸人,也是对遁世逃避之人的否定。

颈联写景抒情。秋天的夜色深沉,巷子里仍传来捶洗衣服的衣杵之声,再看井旁的梧桐业已凋零,木叶飘零仿佛在提醒诗人北方的家乡如今也是深秋。此情此景自然引起诗人更浓郁的乡愁及对故土沦丧的深沉悲痛。

尾联化用“元龙高卧”的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与陈登一样,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诗人希望登高望远,并非只是为了远眺秋天的景色,更是为远眺北方故土,抒发忧国之情。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5)

秋晚登城北门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简单(陆游最经典的八首爱国诗)(16)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写下此诗。

“幅巾藜杖北城头”,首句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卷地西风满眼愁”,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卷地”,说明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涌上心头。“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颔联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故土的怀念。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令诗人愁肠百结。“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此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非复昔”三字包含着许多感慨。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全诗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