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讲的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在上海书展的新书发布会上,罗翔老师谈起自己的使命,说到如何对抗虚无感时,表示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讲的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讲的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讲的啥

在上海书展的新书发布会上,罗翔老师谈起自己的使命,说到如何对抗虚无感时,表示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这句话出自王小波代表作《黄金时代》。不止罗翔老师,在很多爱书之人的心中,《黄金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即使是没读过的人,恐怕也在不同的场合,遇见过那句著名的“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黄金时代》刚问世时,因为写法、内容和观念都太超前,被多家出版方一致称赞,却连连拒绝。即使有编辑甘冒风险将它推出,理解者也寥寥。

1994年版《黄金时代》

但时间能验证一切。随着社会风气逐渐包容开阔,它不但得到主流文坛的充分肯定,也一直被源源不断的新读者翻开、爱上。而2021年,全新版本的《黄金时代》应运而生!

2021年新版《黄金时代》

新版收录了《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三个篇章,分别对应主人公“王二”的二十、三十、四十岁。

Ⅰ 从“什么也锤不了我”到“缓慢受锤”

故事的第一篇章《黄金时代》中,北京青年王二21岁,正在云南山区插队。因为腰伤,他找上了队医陈清扬。

陈清扬是北医大毕业的高材生,丈夫入狱后流落至此。她年轻貌美,理所当然就被所有人当成了“破鞋”,总有男人假装看病,上门骚扰。当她发现王二真是来看病的,产生了一丝希望,要他证明她的清白。

谁知,王二提出一通“歪理”:你根本无法证明自己不是破鞋,不如干脆和我搞破鞋。陈清扬起初很生气,但后来不知是真听进去了,还是借离经叛道来宣泄人生的失望,竟答应了他。

二人以“伟大友谊”的名义发生了关系。后来,因为受迫害,他们一起逃进深山,更是在红土地上、冷雨冷雾中、水牛的围观下,漫山遍野地深化“伟大友谊”。

几个月后下山,等待他们的是无休无止的批斗和交待。王二把“伟大友谊”事无巨细地写进了交待材料,领导却让他一遍遍重写。最后,陈清扬交了份材料,领导看得面红耳赤,却把他们放了。二人终究分道扬镳。但王二始终疑惑,陈清扬到底写了什么……

《黄金时代》讲述的是人年轻时的状态,心里充满“奢望”,渴求爱与自由。尽管陈清扬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王二的想法也从“自己会永远生猛”变成“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但他们还是结成了“伟大友谊”,对抗荒诞的环境。

第二篇章《三十而立》里,人的奢望开始消失,豪情万丈转向随波逐流。王二32岁,回了北京,发现社会这个大熔炉能够改造一切人,包括他自己。

社会要求王二“三十而立”,他也努力扮演着好公民、好教师、好丈夫,尽管如此,灵魂深处的“劣根性”还是不时冒出来,使他演得不像。

最后,王二对自己发出拷问:我一定要在这个世界追名求利吗?做个“正经人”的意义又在哪里?

到了第三篇章《似水流年》王二年届不惑,意识到只有似水的流年,才真正归自己所有。

往事历历在目,光怪陆离:脑浆涂地的贺先生,疯魔般缔结姻缘的线条与李先生,被炖鸭子馋死的刘先生……他意识到,年轻时的豪情万丈,也可能不幸地通往“傻X”之路。只有似水流年才是一切,不珍惜它的人,一个个都像丢了魂一样。

Ⅱ 黑色幽默、诗意与智慧

《黄金时代》穿插叙事、层层嵌套,看似荒诞的故事里,集合了王小波独一无二的黑色幽默、诗意和智慧。书中的腔调时而戏谑——

陈清扬说,我始终是一个恶棍。她第一次要我证明她清白无辜时,我翻了一串白眼,然后开始胡说八道。第二次她要我证明我们俩无辜,我又一本正经地向她建议举行一次性交。所以她就决定,早晚要打我一个耳光。

时而优美浪漫如诗——

她去找我时,树林里飞舞着金蝇。风从所有的方向吹来,穿过衣襟,爬到身上。我待的那个地方可算是空山无人。炎热的阳光好像细碎的云母片,从天顶落下来。在一件薄薄的白大褂下,她已经脱得精光。那时她心里也有很多奢望。

时而直白地反思人的生存状态——

春天里一棵小草生长,它没有什么目的。风起时一匹公马发情,它也没有什么目的。草长马发情,绝非表演给什么人看的,这就是存在本身。

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而不是在人前羞羞答答地表演。在我看来,人都是为了要表演,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时而,也透露出作者自身的使命感——

这个光荣就是把我们的似水流年记叙下来,传诸后世,不论它有多么悲惨,不论这会得罪什么人。

Ⅲ “活着,书写,对话”

王小波说,《黄金时代》记述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并无值得炫耀之处,但因为我们就是这样活着,所以也没有比这更宝贵的东西了。

书中有不少性描写,放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但他并不避讳,“性是《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我认为对此既不须渲染,也无须掩饰,因为它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次采访中,对方专门抓住这一点提问:你是否觉得小说里的性描写有副作用?不需要引导读者吗?

小波答复,我不觉得有副作用。首先,我小说里所有的性描写都是故事必须的。其次,有些人总是把读者看得水平太低,需要教给他怎样是好怎样是坏。其实我感觉读者的水平都很高。我在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觉得自己可以当灵魂工程师,更像是在跟读者平等地对话、交流。

“我写作时,总是把读者认作善良坦荡的朋友”

王小波对读者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对《黄金时代》却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在写出《黄金时代》之前,我从未觉得自己写得好。它是我的宠儿。”

这个故事耗费了他巨大的心力,从二十岁一直写到快四十岁,修改很多次,因为阅读旧稿时,几乎每句话都令他汗颜。只有最后的定稿不同,没有一丝想修改的冲动,达到了他心目中的完美。

成稿过程中,还有一位功臣——中国台湾史学大师许倬云。

陪妻子李银河就读匹兹堡大学期间,王小波结识了历史系教授许倬云,在他的门下学习。许倬云看过《黄金时代》的初稿,十分欣赏小波的文学天份。文学并不是许倬云的专业领域,但凭借敏锐的鉴赏眼光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给出不少建议,指导小波精简、炼字。

小波从美国一路改到北京,锤炼数年,终于满意地将定稿寄给老师。

许倬云看过定稿,便将它推荐给了台湾的《联合报》。而《黄金时代》不负所望,立即摘获了《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2021版《黄金时代》内封

这个奖项让一些人知道了王小波,但更重要的是,奖金很丰厚,比他好几年的工资加起来还高,让他有信心从此专职写作。接下来,王小波便辞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职,成为自由撰稿人,进入一生中最多产的时期。

可以说,《黄金时代》不仅是王小波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一代文学大师职业道路的起点。

现在,我们推出全新升级的《黄金时代》,内文依据王小波生前定稿逐一勘校,修订多年讹误,并由李银河亲自审定。

知名设计师操刀装帧设计,附赠精美藏书票

此外,还收入了小波本人的两篇长文,剖析心声,讲透这个故事的爱与美。

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黄金时代,有爱与奢望,希望自己永远生猛下去,不会缓慢受锤。而在小波的文字中,这个时代永远不会消退。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去爱,去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