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

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1)

对陕西人来说,活着就是要吃面!没有泡馍和面,谈什么人生?

陕西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十多种面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油泼面了。油泼面的精髓,在于最后一道工序:热油现泼。

一大瓢热油,滋滋滋冒着热气,手稳眼准地泼在那一撮辣子上。辣味直呛,满碗红光,马上拌匀,大碗宽面,“雨露均沾”,香、辣、劲、光!

吃油泼面,一定要端着大碗,大口吃油泼面,配着大蒜,那叫一个香!

面条作为一种古老的食物,在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陕西的土壤、气候影响,小麦成为了这八百里秦川上能够生长出最多的粮食作物。八百里秦川,没有什么是老陕的一碗面解决不了的,最多加上个冰峰。即便没有花式浇头的辉映,也能吃出麦子的香甜。

有人说:“吃面不吃蒜,营养减一半。”

有人说:“不吃蒜,你好意思吃面吗?”

还有人说:“捞面配蒜,祖宗传下来的绝配。”

还有更绝的说:“好吃不过一碗面,看见老碗就剥蒜。”

最流行的说法莫过于陕西人说:“吃饭要吃面,吃面要吃蒜,吃蒜要整瓣”。

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2)

为什么陕西面条如此受欢迎?

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3)

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4)

小编最近看了由张嘉益、闫妮主演的《装台》。这部剧只要围绕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来描写陕西西安的市井生活。

小编是地道山东人,因为在陕西西安上大学,自然而然的爱上了陕西,爱上了西安这座城市,看这电视剧,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满屏的陕西美食,秦腔、陕西方言等剧中随处可见陕西元素。尤其是剧中浓浓的陕西味道臊子面、肉丸胡辣汤、腊汁肉夹馍、陕西锅盔、葫芦头泡馍等等特色小吃,美味诱人。

陕西的面食,在电视剧中每集都可以看到,陕西人喜食面食,也善做面食。臊子面、油泼辣子面、蘸水面、裤带面、菠菜面、麻食等等,面的品种多样,吃法各异。样式有长、细、宽、短、片等,面有薄有厚、有稀有稠,口感光滑劲道、淡雅清香、酸辣可口,浓浓的陕西地域风味,做法精细,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通过《装台》到前几年的《白鹿原》对陕西的面食都有大篇幅的描述,也让更多人知道了陕西面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早已“出圈”。今天为大家介绍剧中最常出现的“裤带面”。

陕西的面条就是实在,但您可别被它雄浑的外表所吓倒。当您捧上一老碗正宗的陕西关中地区的面条,再搭配上红彤彤的油泼辣椒、褐色酱油、撒上绿莹莹的韭菜和葱花。只看着这碗面条,简直就是艺术品了,让您不忍心下筷去破坏这副画面。

画面虽好看,但要尽快吃哦,不然时间久了面就坨了,影响口味。当您吃起来,入口软如糯米,嚼起来又筋如牛皮。只要这一碗面条下了肚,准保让您身心舒服,吃了还想下一次。

如果您来陕西旅游,导游讲解中说到关中“八大怪”、“十大怪”什么的,其中必有一怪是“面条像裤带”,一定要亲自去尝尝。

陕西面食为什么很少(为什么陕西盛产面食)(5)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面食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其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充实,使之更加完善。总的原因:

1、关中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

2、关中平原大体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度较高;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适宜小麦生长。

3、附近的渭河、泾河、洛河可以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4、关中平原是地堑式构造平原,类似于盆地,有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北部多高山和高原,冬季可以有效抵御寒潮入侵,防止小麦遭受冻害。

5、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6、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陕西面食小吃以浓郁的乡土韵味,丰富内容,赢得了国内外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它不仅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也是陕西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千百万到陕西旅游者的不得不吃的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