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

如今的中产阶级应该如何定位?笔者对此并无系统的研究,更无相关的数据支持,大致想来,老婆孩子热炕头,有车有房无贷款,外加存款几十万,就能称得上是中产阶级了吧。

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1)

那么,在清代,普通百姓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算是小康之家呢?如果以银两进行换算,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衣食无忧呢?这样的问题在史料中是没有系统记载的,但是从清代小说中,以及官方的记载的抄家记录中可见一二。

要搞清楚收入这个问题,就势必要了解当时的消费能力以及银两的购买能力。清代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以乾隆时期为例,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大米,清代一石等于120斤,约合今制142斤。

至于鸡鸭鱼肉当时是多少钱一斤,史料中并无记载,但在《醒世姻缘传》中,却透露了一些物价的信息,书中记载:“八分银一斤肉,钱半银子一只鸡,酒是贵的……”

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2)

大致可以看出,一两银子可以买十二三斤的肉。不过,京城的物价历来要高于其他地区,外省的情况估计要好一些,但基本上出入不会很大。

有了基本的物价信息,再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工价。按照乾隆时期的标准,一个成年男劳力,年收入在15到20两之间。这包括了自己种地所得以及杂工所得。而一个妇女的年收入则要低得多。

封建社会,女性大多围着“三台”(锅台、炕台、磨台)转,当然也有外出谋生的,多半多是媒婆、接生婆、奶娘之类的。这些职业的收入很低,一年下来也不会超过十两银子。

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3)

综合来看,一个四口之家,零零总总的的加在一起,年收入大致就在40两左右,这和一个知县年俸45两基本持平。在当时那个商品不发达的社会,普通百姓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吃饭问题,以成年人每天的口粮一斤来算,一年为365斤,四人则为1460斤,需银14两。

清代是小农经济为主,农民的工作就是种地,因此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吃饭问题自然可以自给自足,而且田地较多的还有盈余。但也要考虑到灾年,如遇水旱自然灾害,则温饱就难以保证了。

当然,吃饭并不是解决了米面就行的,还需油盐酱醋茶等,这些物品大多需要购买。此外,还有穿衣、住房以及各方面应酬等,如此算下来,40两的年收入也仅仅够维持生活。

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4)

如果说年收入40两能维持温饱,那么年收入多少才能算是小康甚至是富裕呢?这里我们通过清代几个抄家的情况作出分析。

第一个是生员祝廷诤。生员即秀才,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级功名,秀才虽然不能入仕为官,在民间却有不小的影响力,其定位大致符合中产阶级这一标准。

祝廷诤是江西德兴县人,他死后因文字狱《读三字经》一案,于乾隆四十四年被抄家。根据抄家的清单来看,祝廷诤的家产包括田产、房产、家具,凡是稍微值点钱的都被籍没官府了。祝廷诤的家产经过估算,保守估计在317两左右。

第二个是举人王锡侯。举人高于秀才,可以入仕为官,但王锡侯中举并未入仕。他也是因文字狱案发受牵连,于乾隆四十二年被抄家的。他的家产经估算大约为478两。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做官与不做官的收入是十分巨大的。像和珅、李侍尧、王亶望之类动辄数百万两的毕竟是少数,就是当官的,能有数万、十几万两已经算是十分可观了。

尽管祝廷诤、王锡侯没有入仕为官,但他们的收入却比普通百姓要高得多,毕竟他们身有功名,在地方上受人尊重,很多重要的事务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因此来钱的机会也就多,且多是动动嘴皮或笔杆就能获得。

清朝到底赔多少银子(清代的普通百姓有多少银子才算是小康之家)(5)

按照这个逻辑,普通百姓的小康标准即便不能达到数百两的家产,那么也不能少于100两。遗憾的是,从乾隆时期国力最鼎盛时的情况来看,全国三亿人口,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家产能及100两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