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砂锅居酸菜白肉家常做法(砂锅居与砂锅白肉)

北京砂锅居酸菜白肉家常做法(砂锅居与砂锅白肉)(1)

十天前请老友吃饭,由于我俩小学、中学时期均家住京城西四一带,因此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到砂锅居就餐。

北京砂锅居酸菜白肉家常做法(砂锅居与砂锅白肉)(2)

北京砂锅居

旧时京城餐饮业有所谓“八大居”、“八大楼”和“八大春”之说。其中,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八大居”餐馆仅存有同和居与砂锅居两家,巧的是它们又都位于京城西四南大街,南北相距大约二百米,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同和居离开西四,迁至三里河月坛南街,而在西四这块当时的繁华之地,只留下了砂锅居一家带“居”字的老字号饭庄继续在西四南大街经营。

砂锅居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主营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始建于清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砂锅居的头牌经典招牌菜是砂锅白肉。

吃白肉最早是满人习俗,入关后依然保持。清代宫廷的祭祀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如朝祭、夕祭、四时献鲜祭、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祭神等等。按照规定每祭必屠宰二至三头上等全猪,然后将猪肉以满人独有的手法加工成所谓的“祭神肉”用于供奉。祭祀后便是吃祭神肉,君臣一律不加佐料,白嘴吃白肉,称作“吃晶饭”。这种吃法实质上是“忆苦饭”,皇帝如此赏宴群臣,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昔日围猎骑射的艰苦生活,使子孙后代不忘满族习俗。

北京砂锅居酸菜白肉家常做法(砂锅居与砂锅白肉)(3)

清代京城自宣武门至新街口这条街道沿线王府不少,吃祭神肉的风俗在满清王公贵族中同样盛行。其中,乾隆皇帝长子定亲王永璜的府邸就坐落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以东,面积约四十余亩,定亲王府西侧毗邻缸瓦市大街。定王府每次祭祀后都将祭神肉赏给更房食用,有的更夫便拿着猪肉到府外换钱。后来更夫们看到有利可图,就在定王府西墙外的缸瓦市大街开店经营起砂锅煮白肉生意,取店名为“和顺居”。店里弄来据说是明代朝皇奉神煮食祭品的一口大砂锅,直径四尺,深三尺,一次能煮一头整猪。原料是无偿而得,略加水煮,并不费工,所以售价低廉,来此吃白肉的,既有朝廷官员,更多的是庶民布衣、贩夫走卒。久而久之,“和顺居”之名已被淡忘,人们习惯称其为“砂锅居”,并且名扬京城,慕名前来品尝者不断,每天八时营业,一头猪肉不到中午就已卖完,只得卖完后摘掉幌子,以示停业。所以,当时北京有这样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清朝嘉庆年间为砂锅居最兴旺时期,此时砂锅居已成为京城著名餐馆之一,每天宾客们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稍晚到店即无座位。曾有诗云:“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生动地描绘出了砂锅居买卖兴隆的情景。

民国三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以后,砂锅居开始增设晚餐,不再逾午则闭门了。有诗赞道:“......打破旧规添晚卖,为合时代也牺牲。......”。

从清代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砂锅居生意兴隆、经久不衰,主要源于它采用了独树一帜的烹饪技法。尤其是砂锅居的砂锅白肉,猪肉上好,肥美不腻,味道极佳,赢得了“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

一直以来总有个疑问:砂锅居菜肴属于哪个菜系、什么风味?从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砂锅居应该是老北京惟一经营满族菜肴的餐馆,应该属于官府菜。砂锅居菜肴制作细腻确有官府菜风范,但砂锅居菜肴的质朴又不同于谭家菜等官府菜,以致于它非常亲民。

“白煮”是砂锅居最富特色的烹饪技法。将上等猪肉洗净,放入大砂锅的白水中,旺火烧开后再微火慢煮,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煮好的砂锅白肉,汤香味浓,肉质酥嫩,肥肉不腻,瘦肉不柴。白肉出锅后,晾凉,切片,码盘,上桌,蘸着特制的调料味汁食用。

北京砂锅居酸菜白肉家常做法(砂锅居与砂锅白肉)(4)

如今砂锅居的砂锅白肉

原本,传统砂锅白肉是清一色的白肉,不加任何辅料、配料。一九五二年,砂锅居为了适应大众口味,增添了用小砂锅炖煮的砂锅系列菜肴,除砂锅白肉外,还有砂锅鸡块、砂锅丸子、砂锅豆腐、什锦砂锅等。砂锅白肉中也不单是清一色的白肉,而是增加了一些辅料如酸菜、粉丝等。

如今砂锅居的砂锅白肉,除了上面铺着一、两层叠加的大薄片白肉之外,下面都是酸菜和粉丝。白肉依然鲜美,但酸菜和粉丝颇多,只以砂锅菜请客,未免有些单调。好在除了砂锅系列菜肴,还有爆三样、芫爆肚丝、肉末烧饼等经典传统菜品陪衬,请客还算说得过去。今天的京城餐饮老字号,除了主营本店传统菜肴,还会增添一些其它菜系的经典菜品,甚至海鲜类菜肴,以适应和满足大众口味的泛嗜性。

与老友在砂锅居的相见和进餐,不仅是为了品味京城饮食文化的丰厚底蕴,更是为了畅叙友情。能在故地品尝美食的同时,抒发思旧情怀,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