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

背景:昨天发了一个微头条,是和朋友闲聊时,说起尿、粪已经可以传播病毒,那么屁会不会传播病毒?看似很搞笑,但想想,似乎也是合情合理,并不脑洞大开。于是一本正经查了文献,但收获的并不能解释屁与病毒的关系。呵呵……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1)

病毒

但,看了文献也是有收获的,而且与精神心理科也有一些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屁的一些知识吧。


屁,是什么?

众所周知,屁是一种气体(原谅我笑了),即从肛门中排出体外的气体。

在国外,一位叫拉伯坚博士所著的《屁的研究》文章中详细研究了屁的化学成分。

屁的化学成分包括约59%的氮气,约21%的氢气,约9%的二氧化碳,约7%的甲烷以及约4%的氧气。另外还含有微量的氮、硫化氢、吲哚、粪臭素、挥发性氨、挥发性脂肪酸等。

据生理学家测定,一个正常人每小时平均排屁量为17-60毫升,即一个成人每天的屁量可达400-1600毫升之多。而小孩子的屁频率虽多,但量不大,约为成人的1/2。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2)

生理屁

放屁,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屁,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既然屁的成分最大占比是氮气,那主要来源应该是咽下的空气

是的,我们在说话、吃饭、喝水、睡觉等时候,会从口中不知不觉吞入空气。据测定每次吞咽动作约带进2-3毫升,凡爱用口呼吸、喜嚼口香糖或口涎过多者均可吞入较多的气体。

不得不说,在精神心理科中某些焦虑症患者,常因吞入气体过多而自觉上腹饱胀,不仅屁多而且嗳气不迭,很不好受;某一些抑郁症患者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3)

消化道

第二种来源,则是消化过程中有机物经由大肠杆菌和肠内的其他细菌酵解产生的种种气体。消化道中,食物残渣里的蛋白质经细菌的发酵和腐败过程产生气体,如氨、硫化氢、粪臭素等。

总结来说,我们大致可把屁的形成来源归结为两个方面:1.人体吸入的空气。2.肠内的化学反应。


屁,为何很臭?

实际上占屁比例达99%的气体并无异味。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4)

但屁的臭味,恰恰来自仅占屁气量1%的少数气体如氮、硫化氢、粪臭素、吲哚、挥发胺及短链脂肪酸等。其中氨气有尿躁臭味,硫化氢有臭皮蛋的腐臭味,其余的大多有粪臭味(大家可以现在深呼吸一下,回忆一下)。

上述的这些不好闻的气体大多是细菌的代谢产物。空气中只要混有那么一丁点儿,就会被人容易感觉到。


屁,为何响?

屁,从肠道一路向下,直到肛门,排出时会“发声”,抑扬顿挫,各式各样(原谅我又笑了)。

肛门由紧闭力很强的括约肌构成,不要说粪便,即使是气体也轻易不能通过。当气体在直肠里,肛门口聚集多时,或加上肠的蠕动,压力增大,气体就会冲出肛门,即放屁。

但是肛门括约肌和腹肌的收缩是受意识控制的,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增加放屁的响声;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只要气体的来势不是过猛,完全可以让气体缓慢地通过肛门,而减轻甚至消除响声。

所以有时候要“夹尾巴”做人喽!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5)

夹屁股


什么会引起屁多?

屁多,不光与吃的东西有关。

1.“产屁”多的食物有疏菜(如韭菜、萝卜、卷心菜等,淀粉类如山芋、土豆、蕃薯、马铃薯等)。

蔬菜类产气多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不能完全为人体所消化,进入肠后为肠内细菌酵解,从而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气等。

2.“产屁”多的豆类(如大豆、豌豆、扁豆、豇豆、蚕豆……各种豆子)。

豆类富有蛋白质、脂肪及糖份,在肠中也易被细菌所腐化而产气。

3.另外多纤维食品、饮料、肥肉等都不易消化,也容易在肠胃中产生大量气体。

还要强调1种杀手级的产屁食物:大蒜!这个味道的屁,大家可能都闻到过!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6)

吃大蒜的姑娘

屁多,还与吃的方式紧密相关。

一些饮食方式是制造气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不良好的饮食方式,比如在吃饭时狼吞虎咽,下口太快,把大量的气体压入食道,也容易在肠胃中积存大量的气体。

(妈妈为什么不让吃饭时说话,明白了吧?)


屁,有什么用?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7)

闻屁师

早就听闻,古代有给权贵闻屁诊病的,没想到现代也有!

对不起,个人实在接受不了,无论这个工作多么的高大尚,多么的赚钱!

我们言归正传,屁,与我们人体健康休戚相关。比如一名胃肠道梗阻、刚做完胃肠手术不久的病人、剖宫产的女性等等自诉开始放屁,这简直是个福音。因为放屁意味着胃肠道又重新开始疏通,是病人康复的第一个“信号”。

少量少次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长时间不放屁,或经常放屁且过多过臭,则提示身体异常,需要引起重视。可能健康预警哦!


写在最后,碎碎念

念不多,就一点:

从科学的角度看,有屁就放,是正确的、科学的;

憋住不放,不利于健康。

而且,屁,其实是憋不住的,只能暂时忍一忍,但终究要放出来。

实在不行,赶紧开窗通气,或者喷点香水吧!

关于屁多的知识(关于屁的研究总结)(8)

香水


#无条件写作日·“宅”家专场##青云计划##把健康带回家#

参考文献:

1.吉姆·道森.尴尬的气味-人类排气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刘运喜.研究屁到底有没有学术价值.新西部.2019.06.84-85.

3.屁的笑趣与科学.医学文选.1993.51.

4.赵治国.从屁中嗅出健康信号.家庭医学.2017.22.

5.吴宇航.屁发出的健康信号.青年科学.2009.19-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