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以及主张思想(三个弟子向孔子请教)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曾经试过,当然不一定是一百遍,总之读的次数多了,书如果读得熟了意思就真得会来,而且是真正自己理解的意思,不是老师灌输的意思读书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高明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特性和理解程度给予不同的指点,因为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这个可以从《论语》找到例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孔子的故事以及主张思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的故事以及主张思想(三个弟子向孔子请教)

孔子的故事以及主张思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曾经试过,当然不一定是一百遍,总之读的次数多了,书如果读得熟了意思就真得会来,而且是真正自己理解的意思,不是老师灌输的意思。读书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高明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特性和理解程度给予不同的指点,因为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这个可以从《论语》找到例证。

《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㲽。”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论语》中,孔子的三个杰出的学生分别向孔子请教“仁”,孔子给出了不同答案。因为孔子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倡导“仁”,但是究竟什么是“仁”,孔子没有系统专门讲过,而是在身体力行中提倡“仁”,甚至于“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对孔子不一致的说法还提出的质疑。这里向孔子请教“仁”的三个弟子不包括宰予,这三个弟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颜回,一个是有帝王之器的冉雍,另一个是普通弟子司马牛。孔子对颜回讲的是,“仁”就是克己复礼,因为颜回的品德最好,自身修养极高,所以孔子就要颜回发挥自己的所长,对颜回说“仁”就在你自己的身心上,并不是靠外来的,“克己”就是“心理的净化”,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遵守礼的境界。这个境界太高了,孔子曾说过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因为颜回的修养境界高,所以孔子对颜回讲的“仁”是最高境界的“仁”。

冉雍字仲弓,孔子给仲弓回复的 “仁”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意思是看到任何一个人,都像看到贵宾,很有礼貌,要尊重任何一个人;同时,对老百姓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担负这个责任的态度,要像承办大的祭祀一样慎重。这是希望有帝王之器的冉雍能够在待人接物上实施的“仁”道。当然在《论语》中,孔子还补充对冉雍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境界。

司马牛问仁,孔子的答复和上述两位弟子又不一样了,孔子说:有仁道的人,在讲话时,不随便说话。司马牛不太相信“仁”这么简单,就反问了孔子一句,不随便讲话就叫做“仁”?那这个太容易了。孔子说,你不要看得容易,真做起来很难。因为大多数人讲话都很随便,放言高论吹牛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或许孔子想让司马牛改正一下自己高谈阔论的毛病吧。

“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历经传承至今,解释多如牛毛,但是人们都是莫衷一是。从孔子对三个弟子的不同答复中,我们可以看出,“仁”在每个个性不一的人的心目中,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论语》的编者也真是太牛了,自己不借孔子之口给“仁”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分选有代表性的弟子,借着孔子和弟子的语言互动,多方位阐述“仁”的体用,让读者自己去理解,真正是高明的手法。我们读书不懂作者意思,是常有的事,但是多读几遍,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到底什么是“仁”,不妨多读几遍《论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