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

2012年,在深圳市宝安区,有一位自闭症小学生,被19名家长写联名信要求退学。原因是,家长们觉得他无法自律,影响其他孩子学习。

后来,这个故事被导演张唯改编成了《喜禾》。喜禾,就是故事中这个小男孩的名字。

张唯是近年来对社会事件予以诸多关注的创作者,相比起《喜禾》对困难个体的关注,他之前的作品《打工老板》,则着眼于时代巨变下,双重的产业困境与个人难题。影片讲述了深圳某玩具工厂老板林大林,面对「中国制造」衰退状况的艰苦生活——在变革之下,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打工者。

这种对现实的关照,同样也延续到了张唯执导的新作品《天籁梦想》里。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1)

徒步去拉萨的孩子们

在现实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中国达人秀」里。

2010年,张唯偶尔看到西藏拉萨盲童学校的师生们在《中国达人秀》上的歌唱表演之后,便决定要拍这个有关「看不见」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盲童学校的生活: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会在校舍前,跟着盲人电脑放出的音乐,跳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蹈;课堂上,他们会用手触摸着盲文书,跟着老师朗诵课文;名叫格桑的小孩偷偷逃课,在盲人语音地图上,量出西藏到深圳的距离,只有「一个手肘那么长」。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2)

格桑量从西藏到深圳的距离

这种盲人生活细微的真实触感,源自于片中的大部分演员,都是由西藏盲校的师生们出演的。

没有表演经验的他们,大多数人也看不见镜头,这刚好也抹去了非专业演员,在面对镜头时候的「适应感」。当他们「看向」镜头方向的时候,他们也并没有真正在「看」。这使得他们在镜头面前的出演,具有了贴近真实的现实主义。

不过,《天籁梦想》并非是一部纪录片。在这种非专业演员、真实化表演之下,影片依然带有相当剧情化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内部,也来自外部。

对于内部而言,每一个小孩,在去参加节目这件事上,都会面临不同的阻碍。像是女孩卓玛,被奶奶认为应该在家中好好织布,唱歌没什么用。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3)

女孩卓玛

会拉弦子的索朗,年纪大一些,他希望在电视上唱歌,能让一直拒绝他的歌厅,收下他当歌手。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4)

索朗

又或者是孩子们中唯一一个能看得见的图丹,他的眼睛面临逐日恶化、再不治疗就要失明的状况,他对于去深圳这件事,是有所犹疑的。

对于外部而言,这种阻碍则可以被看做分别来自西藏和深圳两方的成人世界。盲人学校的尼达老师,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和图丹的眼睛,反对孩子们去唱歌。有着成人世界森严准则的、代表着城市的深圳,对这批孩子,必然也会有一套筛选过程。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5)

尼达校长

真实事件改编 非专业盲人演员 一定的剧情化的设定,让《天籁梦想》,在具备了真实和自然质感的同时,也兼具了矛盾冲突的可看性。这是影片在日常和现实故事里所尝试延展出的类型性,但同时也是影片的不足之处。真实化与剧情性之间的平衡木,很难踩得符合所有人的预期。

影片另一个饶有趣味的点,则在通过几个主要人物所体现出的不同视点上。就如上文所说,看不见的卓玛、格桑、索朗,对于去深圳的态度都比较坚决。反倒是看得见的图丹,一直对此徘徊在进退之间。片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对这种「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的差异,作出了呼应。

一行人在步行去往拉萨的时候,曾经要经过一条大河。看不见的卓玛、格桑、索朗只是听到水声,摸索着过桥,并未觉得有太大的不适。但在视力半明半寐的图丹眼中,翻滚的河水、晃动的吊桥、绳索上翻飞的彩幡,却幻化成了一种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差点间接导致众人发生危险。

事后,图丹大叫,「如果你们看到那么大的河,你们也会害怕。」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6)

看得见的图丹

看得见,会害怕;反而是看不见,才不害怕。

在这个怕与不怕之间,影片衍生出了三种视角。一种,是以卓玛等孩子为代表的盲人视角,他们看不见,对未知和黑暗,便没有那么多恐惧。

一种,是以图丹为代表的,非盲人、但又即将进入盲人世界的视角。这种视角徘徊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因为感受光明,才对黑暗充满恐惧。

第三种,则是故事中的正常人,以及作为全知视角的观众。片中接孩子们去深圳参加演出的节目助理小江,「天籁梦想」节目组的导演晓红,都是这种正常人的代表。

他们两人,最后都尝试蒙上眼睛,去体会了盲人的生活。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和他们两人一起,体察了前两种普通人难以经历的视角。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7)

深圳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代表,在电影中是梦想的实现地。它与西藏在景观上、在戏剧作用上,都形成了某种对应关系。这种「现代」,也在另一个环节上,对孩子们实现梦想的过程,给予了帮助。

在孩子们徒步去拉萨,就快要错过飞机时,遇上了一支哈雷车队。这些机车骑士,专门折到了相反的方向,把孩子们送去了拉萨。这个车队背后,其实还有个没有被讲出来的背景故事。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8)

哈雷车队

张唯有位朋友的弟弟,生前非常喜欢摩托车。张唯答应这位朋友,会帮忙把弟弟的骨灰撒到全世界。接着拍摄《天籁梦想》的机会,张唯就沿路把朋友弟弟的骨灰,洒到了西藏几处风景最美的地方,最高去到了珠峰大本营。

所以故事中这支哈雷车队在被问到去哪儿的时候,会说,「去珠穆朗玛峰」。

影片的最后,附上了当年在《中国达人秀》上参加演出的盲童们的影像资料。

你会发现,原本在现实中一同参加演出、年纪差距不大的孩子们,在影片中被置换成了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这种现实和戏剧之间的改动空间,所折射出的,就是影像关照现实的力量。影片将于1月9日上映,大家可以去电影院支持。

天才童声之八岁盲童惊艳亮嗓(盲童参加真人秀的动人故事)(9)

与之相比,影片中的故事,便指向了某种未来。这些孩子,以后也会成长成年纪更大的老师,带着新一代的孩子去实现梦想;又或者是教会他们,即便没有眼睛,也依然有看世界的方式。

这些孩子们,成长中成为了彼此,也借助着彼此的眼睛,那些能看到少许光影,又或者完全看不到光影的眼睛,共享着整个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