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

现在的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被爹妈逼着背唐诗的经历。

其实背的是什么他们根本不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是锻炼了“机械记忆”,你要楞说是“文化熏陶”,也行,由你。

我的小时候还不时兴这套,我记住的古诗词都是看得多了就忘不掉了,刻在了脑子里,数量不算多,但很牢。

我少年时高中毕业后曾在家闲了一年(当时高考被废止了熊孩子们都得去农村插队),在一个亲戚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书。那会儿的我嗜书如命,生冷不计,看人家随意扔着就要了带了回家。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

这是一本一个清代学者写的专门研究古诗词的书,解放后出的精装本,还挺厚。书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反正陆陆续续的我把它翻斥了一年。诗倒没见怎么会写,但里边的道道儿明白得还算透,至少后来在这个话题上装逼足够了。

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什么叫好诗,怎么样去欣赏好诗。同时也了解了很多如高山般令人仰止的诗人,以及他们的诗作。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闻名遐迩的“边塞诗”,被列为古往今来最漂亮的5首“七绝”之一。这么多年来每每吟诵,每次都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幅金戈铁马血脉贲张的画面,其俯瞰四野的气魄,给你一种“天老大我就是老二”的感觉。

在唐朝的诗人里,有的人是一首诗可以吃一辈子,比如我曾经写过的崔颢,就吃那《黄鹤楼》楞吃到了今天。但写上边这首诗的“大神”可不是这样,这首《出塞》虽然了不起,但也不过是他诸多佳作中的一首。他的东西,随便拎出一个就让别人觉得自个儿咋这么废物。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这些诗的作者叫王昌龄。唐代诗坛群星辉灿,哪哪都是“牛逼人物”,但他的位置却没人敢随便去坐。不都说“文人相轻”吗?盛唐最有名的这些文人,大都和他是哥们儿。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3)

王昌龄的一生中一共有200多首诗作,流传下来的约有180首左右,其中七言绝句占有相当的比重。初唐是唐诗的摸索成型期,有77首七绝留世,盛唐有472首,其中就有王昌龄74首,几乎占到1/6。

数量还不能说明什么,乾隆那老家伙写了好几万首,有一首能传诵的吗?重要的是质量。

王昌龄的七绝在中国的古体诗中占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被称为“七绝圣手”。无论是他的同代高人,还是后来的英杰雅士,都一致认为,可与之比肩者,唯有李白也

明代“文学大拿”王世贞就曾无比感慨:“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少伯”是王昌龄的“”。古人大多数时候都是称呼对方的“”的,称呼名字需有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否则为不敬。)

“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明.吴乔《围炉诗话》)”意思是写诗都知道“起承转合”,但这“定理”是从谁开始的呢?王昌龄。

近代大学者闻一多先生也说:“王昌龄为盛唐诗坛‘个性最为显著’的两个作家之一。”另一位是谁?王昌龄的好哥们儿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关于他们俩的故事,我们后面要说。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4)

在文学史上王昌龄有着辉煌显赫的地位,但在他的人生路途中,却是磕磕绊绊,无比艰辛。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总是哀叹自个儿日子过得惨,如果跟王昌龄比,你才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矫情。

王昌龄没有个好“爹”,也就是在古代特别需要的“好家世”。那年月特讲“拼”这个,他起步就先矮了半截儿。

他生于公元698年,当时武则天正在当皇帝,老太太时年已经七十有五。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5)

他的老家是河东晋阳(现在的山西太原),一普通靠种地为生的农家,种地不算还穷。

当时唐朝的道教很热门,23岁时,毛头小子王昌龄就跑到了嵩山去学道。估计那动机跟后世的小屌丝王宝强差不多,只不过相隔千年的两人进的不是一个门儿,一道一佛。

学了几年后王昌龄就离开了嵩山,跑到了大西北(“赴河陇,出玉门”),而且十有八九是当了兵,成为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那会儿大唐除沿海外都被一帮游牧民族国家包着,什么吐蕃啊回鹘啊契丹啊奚人啊,三天两头的打一打那是家常便饭。

正是这段“大漠长河、铁马金戈”的亲身经历,极大地开拓了这个年轻人的胸怀和视野,情自腑起,感由心生,一批被后世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由此问世。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6)

“边塞诗”,这个中国诗歌宝库中的重要分类,可以说自王昌龄起推向高峰。可怕的是,那会儿他还不到30岁。

有人会问了,“边塞诗”“三驾马车”还有高适岑参,怎么只提王昌龄呢?因为,后来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当时年仅11岁,而高适此时还没有去过边塞。捷足先登者,王昌龄也。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7)

年轻时的足迹就是一种历练,古时的文人心中大都怀有一个抱负,那就是“匡扶社稷济世安民”。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他们活着的目的和动力。

29岁那年,回到中原的王昌龄考上了进士,完成了他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进入了国家公务员序列。

可他不知道,进了这个大门后,等待着他的并不是赏识和器重,也没有鲜花和掌声,曾经军旅生活的仰天长啸、快意恩仇自此被永远封存,人生,被引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他被分配到国家图书馆(秘书省)当校对(校书郎),一个“职场菜鸟”的好去处。看来古代和现代也没什么不同,没有背景、关系,那就先从角落起慢慢磨吧。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8)

这一磨就磨了5年。这种寡淡无味的工作王昌龄实在受不了了,在34岁那年参加了长安的“博学宏词”考试。我在前面的文章里介绍过,大唐的各种考试特别多,除了“进士科”最难之外,别的考试也给有志之士们分别提供不同的机会。

“博学宏词”就是看谁文才好的一个考试。这是大诗人的强项啊,于是小王一举夺魁,校对肯定是不用干了,去了哪呢?任命为“汜水县尉”,河南汜水县公安局长。

一个文采超群的人当公安局长,咱也说不好这安排合不合适,反正干了3年之后王昌龄又去参加那“博学宏词”考试了。成绩自然还是不错,这次职位升了一点儿,迁“江宁丞”,就是到南京下边的一个县里任副县长。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9)

这个“副处级”干部就是王昌龄的仕途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了,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是不断受处分不断被降职,而且换的地方“跳跃性”都非常大,这次天南下次地北。就古代那交通,一走小半年儿,没窝囊死也得被折腾死。说是还算个“基层领导”,其实跟流放也差不了哪去。

他41岁的时候,也不犯了啥错误,从南京给发配到了广东(岭南)。那会儿的广东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瘴蛮之地”,北方人到那儿如果能活着回来,算你命大。

第二年运气好赶上了大赦,可以回中原了。走到巴陵(湖南岳阳)碰到了李白,哎妈两个好基友相见恨晚,天天侃大山喝大酒不辨晨暮东西,分手时老王还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给老朋友做个纪念。

也是在这个路途之上,跟李白分手之后,王昌龄走到了湖北的襄阳。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0)

襄阳是大诗人孟浩然的老家。老孟是孟子的第33代孙,大王昌龄9岁。年轻时也是满腹抱负,在首都长安曾一露面便文震四座一鸣惊人。后来仕途也是不顺,索性心灰意冷归隐林下,回家里作学问去了,反倒成了“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

他的别的作品咱不说,就一首,全中国人除了大字不识的文盲谁都可能知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对王昌龄的到来,高兴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立时摆下宴席款待好友。当时他正得着一种病,叫“痈疽”,就是皮肤组织下的化脓性炎症,最怕感染而造成败血症。他的病已经就快好了,医生叮嘱切不可食用海鲜,否则会复发而危及生命。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1)

孟浩然是个性情中人,年轻时和朋友喝爽了连自己的人生大事都不在乎,这次来了心意相通的王昌龄,什么医嘱、痈疽的全都尼玛扔到脑门子后了。喝,喝他个一醉方休!上酒、上鱼、啥好吃上啥!

哥俩儿就这么喝了好几天,互相敬佩,引为知己。可是天不假人,王昌龄还没走呢,孟浩然的毒疮果然发作了,一代英才竟从此逝去!时年仅51岁。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王昌龄的心里充满了悔恨和内疚,他几乎是哭着离开了襄阳。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2)

几年后,已是47岁的王昌龄又被起用,也又回到了他曾经的老岗位,在江宁县还当副县长(江宁丞)。

在古代这已经是很小的“官”了,但就是这种官儿王昌龄也总是当不长。在他51岁时,也不知道又惹了谁,一纸令下被贬为“龙标尉”,降了职,到“龙标”那个鬼地方去做“公安局长”。他这辈子,就没有离开这两个职务。

龙标应该在现在的湖南省怀化市一带,据说贵州的隆里也在争,还像模像样的弄了个“王昌龄故居”。不过王昌龄受处分后,好基友李白曾立时送了一首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里面提到的“夜郎”就曾是龙标另外的名字,现属湖南黔阳,贵州只是与它相邻而已。

在龙标王昌龄呆了近10年,直到公元755年底,撼动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全国上下顿时陷入一派剧烈的混乱动荡之中。

756年,已经59岁的王昌龄离开龙标,向着家乡的方向走去。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3)

在第二年的夏天,已是一个老人的王昌龄来到了安徽的亳州,60岁的他一路颠沛流离,衣衫破旧满面沧桑。

在亳州他遇到了一个熟人——亳州刺史闾丘晓。这位闾丘大人原也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搞不好和王昌龄还有“老同学”的关系,现在是手握军政大权的省级干部一方诸侯,又处兵荒马乱的战事之中,正可谓是炙手可热。

他把王昌龄迎进了他的刺史府邸,但后来却再也不见王昌龄从这个门里出来。

因为,他竟然死在了闾丘晓的手里!

古籍上谈到这段事情说得特别简略:“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这位诗传千古的一代名家,就这样由于一个“渣官”的妒忌,稀里糊涂地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4)

不过闾丘晓的报应来得更快。仅仅半年之后,带着皇帝命令平乱的河南节度使张镐(中原军区司令员),命令闾丘晓率援军速速赶往正被叛军围困的睢阳,解睢阳守将张巡之急。

这货本来就是个孬种,带着部队走了一段后就不动了,像看热闹一样眼看着睢阳粮尽兵绝被贼兵所破,张巡等人捐躯殉国。

待张镐亲自带兵赶来时城破已经3天了。目睹一派惨像,调查了真实情况后的张镐怒不可遏,下令把闾丘晓阵前处死。

吓得哆哩哆嗦的闾丘晓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般地向张镐哀求,说他还有老父老母需要赡养,求一条生路。

张镐冷冷的看着他,只扔下一句话——

“那王昌龄的老父老母,又该谁来养呢?”(“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这个“渣官”,最后被大板子活活拍死(“杖杀晓”)。

七绝圣手是指哪一位(七绝圣手)(15)

诗才绝代的王昌龄,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只想要一个能得以施展的舞台,可连这个愿望也无法达到。他虽带着遗憾离去,但毕竟还有过一段意气风发挥指方遒的年轻时光,同时也留下了一笔令后人仰望、堪称瑰宝的无价财富。

这些,他当初可能也没有想到,于他有幸,于我们,同样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