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参战齐国主要人物(桂陵之战齐国赢了)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对于“围魏救赵”这一成语典故来说,来源自战国时期魏国和齐国之间的一场大战——桂陵之战。这一场战役,也是鬼谷子两位高徒(庞涓、孙膑)之间的正面较量。在很多人看来,桂陵之战的结果是齐国战胜了魏国,也即赢家是齐国。不过,在笔者看来,此战,魏国也没有全输。

桂陵之战参战齐国主要人物(桂陵之战齐国赢了)(1)

首先,在桂陵之战之前,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自然遭到了周边诸侯国的忌惮。公元前356年,赵国选择和齐国、宋国、燕国等诸侯国会盟。而这,自然针对的是中原霸主——魏国。两年后,也即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魏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面对赵国的主动出击,魏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在此背景下,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这成为桂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下。在都城遭到围困后,赵国向齐国和楚国求救。

桂陵之战参战齐国主要人物(桂陵之战齐国赢了)(2)

彼时,齐国在位的君主是齐威王。面对赵国的求援,齐威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对于鬼谷子的徒弟——孙膑,在这场战役中提出了“围魏救赵”的设想,也即通过进攻魏国,迫使围困赵国都城邯郸的魏军回撤,以此实现救援赵国的目的。不过,让很多人忽略的是,在齐国出兵的时候,魏军主力已经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然,因为庞涓带走了魏军的主力,所以魏国都城大梁的防御明显空虚。对此,孙膑和田忌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都城大梁的城郊,迫使庞涓率军回援。

桂陵之战参战齐国主要人物(桂陵之战齐国赢了)(3)

结果,急于回援的庞军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通过以逸待劳的方式,孙膑率领的齐军不仅击败了魏军,还擒获了魏军的主帅庞涓。在这场同门师兄弟的较量中,孙膑取得了近乎完美的胜利。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桂陵之战中,魏国和齐国各自的参战兵力不到10万人。在战国前中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没有后期那么激烈,所以参战的兵力规模也没有后期那么大。比如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的投入兵力之和就接近百万人了。

桂陵之战参战齐国主要人物(桂陵之战齐国赢了)(4)

最后,虽然齐国赢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但是,在这场齐国和魏国的巅峰较量中,魏军的主力没有被完全击溃,并且齐国之后还放回了庞涓等魏国将领。更为关键的是,齐国没有实际上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而赵国都城则被魏军主力攻破。在桂陵之战后,魏惠王与赵成侯在漳河边结盟,魏军随之撤出赵国都城邯郸。对于魏国来说,此战削弱了赵国,并且和赵国成功结盟,这么看来,魏国也没有全输,至少稳固了和赵国的关系。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齐国,齐国之所以没有直接去救援赵国都城邯郸,也有让魏军和赵军“鹬蚌相争”,从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的意图。换而言之,让魏国攻破赵国的都城,并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实现了齐国同时削弱赵国和魏国的目标,为之后齐国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