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干地支对应的日子(天干地支分阴阳的天文密码)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从来没人讲清楚过的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天干地支对应的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天干地支对应的日子(天干地支分阴阳的天文密码)

古代天干地支对应的日子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问题,也是一个从来没人讲清楚过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的传统历法是六十甲子历,是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依次配合,组成六十甲子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排列组合,明明有120个,为什么古人只用60个呢?因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单数天干配合单数地支,双数天干配合双数地支,只有60对组合,所以甲子历为六十年一个周期。

为什么单数干支为阳,双数干支为阴呢?根源在天文上,天为阳,单数干支标识的是太阳南北回归运动。地为阴,双数干支标识的是太阳回归运动导致的地球气候变化。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太阳的南北回归运动,这个周期是南北东西方向的阴阳横向运动。

地球的公转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降,形成了春夏秋冬的气候周期,这个周期是上下方向阴阳竖向运动。

由于黄道和赤道的交角,以及地球自转的原因,天地之间的阴阳周期并不是同时发生变化的,阴阳的横向运动在前,竖向运动在后,地球公转发生在前,气候变化要滞后三十天左右,就是说,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凡三十度而奇”。

通俗点说,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变化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降,三十天后,才能显示出效果。所以王冰注《素问》说:“气之初,天用事。天用事,则地气上腾于太虚之内。气之中,地气主之。地气主之,则天气下降于有质之中。”

所以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要等到大暑以后,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要等到一个月后的大寒,才是最冷的时候。

太阳为阳,运动时间在前,所以用单数天干地支标识。地球为阴,气候变化时间在后,所以用双数天干地支标识。这也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由来。

这好比点火烧水,水烧开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用单数干支标志“点火加热”过程,用双数干支标志“水开”状态。

这种分类方法也体现在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朔望月包含一节一气。“节”是地球公转的时间节点,可以理解为气候周期的时间起始点,“气”表示地球公转带来的气温风雨的周期状态,可以理解为“气候”。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才显示出效果。如立春是节,雨水是气,立夏是节,小满是气。是故一月有一节一气,十二月有二十四节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