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

东北人特点:爱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骂人的时候都带点吃的喝得,这十足吃货一枚,咋,不信啊,不信咱就唠唠,往下看:

包子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1)

造句:这点事儿都整不明白,你也太包子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那是天津。东北人口中的包子除了吃,还能损哒人,“太包子了”等同于太窝囊废了。小编觉得包子外形浑圆质感柔软,随便捏咕,正好与人性格中的懦弱、闷次、没能耐近似。生动形象至极!

瘪茄子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2)

造句:说人家时,她小嘴叭叭的,等让她干点啥,立刻瘪茄子了吧。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巴状。引申为没词儿了吧、因理亏而垂头丧气、蔫巴的样子。单看瘪茄子这三个字,再联想到这个植物发瘪之后的形态,与被损哒的对象泄气的样子,实在是太吻合!

造句:艾玛你瞅你这一身囊囊踹!猪身上的一种肉,在猪胸腹部肥而松的肉,既不是肥肉,也不是脂肪,确切的说法是“囊肉”。小编再卖弄点儿专业知识,那叫猪的结缔组织。引申到东北话里有俩意思,一指人缺乏锻炼,一身宣肉,走道乱颤,二指为人办事不精炼。

完蛋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3)

造句:这孩子完蛋,面都不会煮。“完”是结果,“蛋”是意象。说这俩字的时候,语气一定要带劲儿,重音放在后一个字,烘托出失望之情。

扯蛋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4)

造句:成天就知道扯蛋,正事儿一件没干!“扯”是行为,“蛋”是关键。富于联想的后续结局就是“蛋疼”。赵本山在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中有一句经典的讽刺台词:“扯蛋扯蛋是从这儿来的不!”其实不光是东北人,中国各地的方言里,一涉及到蛋这个字眼,都有只可意会的贬损,比如“软蛋”。

歪瓜裂枣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5)

造句:你看他长的歪瓜裂枣那样儿!歪瓜:脐是歪的或长得不圆的西瓜;裂枣:就是枣子表面平滑有裂痕的大枣。其最初含义是:不要看歪瓜裂枣外表丑陋,但它反而会比正常的西瓜和枣甜。但东北人说话更喜欢直来直去,于是慢慢放大了这个词儿的负面性,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多数指人)。

花心大萝卜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6)

造句:我不和王小毛处了,他就是个花心大萝卜。这词儿和东北特有的红心萝卜有关。这种大萝卜外面是白色,而萝卜心儿却是鲜艳的红色。通常咬个三两嘴是看不见红色的,等到快吃完的时候才能吃到里面的红心。用这种萝卜来比喻那些表面清清白白、一尘不染,其实内心却很花的人。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7)

造句:你瞅他被媳妇欺负的那样,太面!小编觉得这个词儿还真的是“见字如面”、“字如其人”。面,遇水变黏,任人捏圆捏扁。被形容“面”的人,也就是懦弱、没能耐的意思了。

碴子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8)

造句:在俺们厂子谁都不敢惹他,他是碴子。苞米碴子是打磨后的玉米粒,所以东北还有句俗语叫:苞米面他爹——碴子!为什么用碴子来形容人厉害呢?小编解析是这样的:玉米收割了之后,玉米粒在生的状态,依然小而坚硬,手抓牙咬都不得亲近,慢慢引申到人的性格,也就是不好惹的意思了。

哪根葱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9)

造句:你是哪根葱?“你真把自己当盘菜了啊?”这话已经够伤人。而葱只不过是菜的一种配料。你算哪根葱……讽刺性显然更强。

装蒜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10)

造句:你别跟我装蒜了行不!这个词儿小编知道并不是东北独有,但在东北话语境里才会显出幽默感和劲头儿。特别是普通话不太过关的朋友用平舌说出那个“装”字,再用翘舌发出那个“蒜”字后,对不懂装懂的嘲讽也变成了一种特接地气的吐槽和抱怨。你学着说出来自己感受下!

老猪腰子

东北人吃几餐(要不说东北人都是吃货呢)(11)

造句:他那老猪腰子可正了!用在这里的老猪腰子可不是吃的,而是说你主意正,不听别人劝,更进一步的意思则是指说话办事不讲究。

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哈尔滨新闻综合频道hrbxwzh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