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日出印象色调分析(浅聊34)

当普通人看到一个物体,那只是一个物体,但是在他眼里,那“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似乎是游离的状态,每一刻都在瞬息万变,然而他却乐此不疲,擅于去捕捉最美的一瞬间,并且使用新的艺术技法,从光与色的微妙关系中发现新的世界,真实而生动,模糊而准确,无人可及,不仅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更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他就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奥斯卡·克劳德·莫奈。

莫奈日出印象色调分析(浅聊34)(1)

莫奈 自画像

1840年11月14日,奥斯卡·克劳德·莫奈出生在法国巴黎。都说艺术家生性沉默寡言,乐于思索,当然莫奈也不例外,因为他是印象派的先行者,将其86年的漫长人生,倾注在“印象”之中,从巴黎到地中海岸、伦敦、威尼斯、挪威等,无论哪一次旅程,哪一次停留,都留下了令人叫绝的作品。他擅于观察,富于创造,用笔灵活,色彩细腻,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其画作中最闪亮的焦点,看不到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的轮廓线,柔美有力,这超出了对象本有的魅力,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印象·日出》

“创作这幅画时,我从窗口望出去,太阳隐在薄雾中,在前景上,船的桅杆指向天空……人们问我它的标题,以便编入目录。很难说得上是勒哈弗尔的风景,就写‘印象’吧!” 莫奈自己说。《印象·日出》画面没有任何细节,有的只是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波光海面,以及寥寥几笔的港口景象,莫奈将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调混合在一起,用看似凌乱的大笔触来描绘雾气与天空交融的景色,交错渗透,浑然一体,似真似幻。这幅画不仅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更为重要的是,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

“在他的世界,没有单纯的颜色,他的颜色是一种光。” ——蒋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