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

文/吉安冰

4月8日,《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在中国和英国同步上映,截止到目前,北美的观众还没有看到电影。

不少国内哈利·波特粉丝因感受到尊重而欣慰,事实上这不过是生意罢了。

该系列电影的前两部上映时,中国内地市场均是其最大的海外票仓。片方一看,东方的伙计们如此捧场,这次你们先来。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1)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官方海报

千算万算,躲过了高价的春节档,绕过了冷清的清明档,还是没躲过再次上升的新冠疫情。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量有观影意愿的影迷无法前往影院观看,确实带来了票房上的些许遗憾。

但好作品会因为疫情被埋没么?并不会。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因为城里有疫情,所以看不了,好遗憾。”

“我的城里没疫情,所以去看了,好遗憾。”

消失的主角

观众早已经熟悉了影视系列作品,《星球大战》《指环王》《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以及《神奇动物》和它的母体《哈利·波特》都属于此。

系列电影一般会采用线性或者支线的形式丰富主线故事,通过增加角色和矛盾冲突的方式填充“宇宙体系”,来为接下来的商业化和IP开发奠定基础,这已经是好莱坞玩得非常熟练的手法了。

《神奇动物》系列也是如此,它本是作家J.K.罗琳创作的一个小册子,作为《哈利·波特》故事的补充,却被活生生拽成了5部系列作品。

可见创作者们对于这个IP的信心,但凡在评估中认为这个项目不赚钱,就不可能通过立项。

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全球票房超过8亿美元,这个数字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单部作品几乎持平,在8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拿下超过78亿美元票房的情况下,创作者们看到了《神奇动物》系列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神奇动物》系列的故事时间背景要早于《哈利·波特》,故事的主人公并非脑门上有闪电疤痕的天选之子哈利·波特,而是一位名叫纽特·斯卡曼德的年轻人。纽特从小对神奇动物充满兴趣,从霍格沃茨肄业后致力于神奇动物的救助和研究,最终其撰写的著作成为了霍格沃茨的教材。

在《哈利·波特和魔法石》中,纽特的著作便出现在霍格沃茨一年级生的教材名录中,在《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囚徒》中,哈利·波特获得的活点地图中也浮现过纽特的名字。

很难想象,一部以纽特为主角的系列作品,拍到第三部的时候,把纽特拍没了。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官方海报中,纽特甚至不是C位,不仅如此,在前两部和纽特组成CP的女主角蒂娜,海报上连影都找不到了。

本部作品中,纽特彻底沦为了工具人,他从一个伟大的神奇动物科学家,摇身一变成为了给邓布利多打杂的快递小哥,冒着枪林弹雨送箱子,目的是帮着邓布利多击败其“前男友”。

女主角就更惨了,整部电影片长142分钟,女主角蒂娜加上照片里的镜头总共不超过5分钟。

究竟是纽特不够能打,还是蒂娜不够甜?饭圈女孩们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2)

蒂娜(左)、纽特

最后“哈迷”们只能自嘲,因为邓布利多实在太伟大了,那可是“魔法世界的孔子”啊, 作为“魔法世界的徐霞客”的纽特,给让让位也不是不行。

明明可以自己撑起三部曲的邓布利多,非要强行挤进神奇动物,这种“撕番”的行为,吃相并不好看。

邓布利多没说出爱

在上一部作品《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战》中,J.K.罗琳就亲手埋下了伏笔,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的感情线索被披露,在《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中,将继续把此问题展开。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3)

约翰尼·德普(左)和麦德斯·米科尔森饰演的格林德沃

其实早在2007年,J.K.罗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披露过,自己笔下的邓布利多是一名同性恋的设定。她还对媒体表示,自己曾经将编剧加入的邓布利多年轻时爱恋女同学的戏份删除,以避免影响自己设定中邓布利多的性取向。

这也让这两年来,J.K.罗琳和哈迷乃至原《哈利·波特》剧组成员持续多轮的口水仗,变得滑稽和讽刺。J.K.罗琳仅仅因为反对跨性别者进入女性卫生间,就成为了“被划清界限”的对象。

这些对于西方观众来说或许津津乐道的内容,中国观众其实并不在乎,但嗑糖的CP剧情,观众还是喜欢的。谁会抗拒裘德·洛(邓布利多扮演者)和约翰尼·德普(格林德沃扮演者)发的糖呢?

在《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中因家暴风波无法出演的约翰尼·德普被换成了麦德斯·米科尔森,反派硬度立刻被拉满,但CP感却被大幅降低。

作为伏地魔之前魔法世界的“初代大魔王”的格林德沃,丹麦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以其面瘫的表演展现了大魔王独特的一面,但是他如“霸气总裁”般的气质,和裘德·洛饰演的邓布利多却很难让观众看到二人年少发生过情感纠葛的痕迹。在两位演员不来电的情况下,全靠观众硬嗑这口糖,显然是高估了观众的想象力。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4)

上:邓布利多 下:格林德沃

正片中感情线索被模糊到一笔带过,观众几乎没有感受到二人的爱意,就看到了二人在城市中的“拆迁式战斗”,说好的黑白魔王谈恋爱呢?观众贡献了那么多票房怎么如此不重视用户体验呢?

最后观众发现,所谓《邓布利多之谜》并不是邓布利多的年少情史,而是邓布利多家族的故事。他弟弟有个私生子是默然者(被黑魔法寄宿的巫师),妹妹也是默然者,是被自己和弟弟误杀的,年少同窗好友是黑魔王,想要通过统一魔法世界达到破坏全世界的目的,这个背景既老套同时缺乏创意。

其实,即便就是拍摄邓布利多和麦格教授白手起家创办霍格沃茨的故事,都要比拉拉杂杂讲述一个白魔王爱过黑魔王的故事有趣得多,J.K.罗琳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问题,只因“宇宙”的魅力诱惑实在太大。

前有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后有漫威、DC、哈利·波特,迪士尼和环球影业的IP大战,远比魔法世界中战斗精彩且残酷,在漫威率先完成宇宙搭建的情况下,环球影业把搭建宇宙的工作交给了哈利·波特。

这就造成了,除了哈利·波特、罗恩、赫敏三人组外,“哈利·波特宇宙”急需要另外的角色完成宇宙搭建,不知道是何原因,片方没有采用伏地魔、海格或是小天狼星这样颇具特点的线索。

而当纽特的线索被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抢占了以后,最终导致三个人的形象都没有立住,三部拍完了还是大杂烩。

别说追上漫威了,现在哈利·波特IP较之DC,无论是从商业价值还是人物丰满程度都是远远落后的。

神奇动物去哪了

如果说纽特为了强推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形象而让位,邓布利多感情线索模糊外,神奇动物的缺失则是这个IP延续至今另一大败笔。

虽然大部分非死忠“哈迷”并不熟悉纽特,但是《神奇动物在哪里》仍然让观众看到了魔法世界的魔力。在第一部作品中最为神奇和吸粉的神奇动物莫过于“嗅嗅”,一只原型为澳洲针鼹的啮齿类动物,充分展现了其可爱的造型和顽皮的性格,在周边衍生品开发中也为哈利·波特的市场打开了全新的大门。

从第二部开始,神奇动物就开始朝着狰狞、恐怖、黑暗的缝合怪方式发展。

到了《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中,还是凭借嗅嗅和护树罗锅皮克特在撑场面,剩下的神奇动物不仅数量大幅降低,性格也变得扁平,沦为了打酱油的路人甲。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5)

护树罗锅皮克特

小龙虾、螃蟹、蝎子合体的缝合怪蝎尾兽扮演了地牢中的反派、凤凰变成了个符号、气翼鸟变成了交通工具,麒麟更是因为其特殊的选举功能成为了全片最大的“工具兽”。

神奇动物们样貌狰狞可怖,毫无美感且没有性格和背景,这大大降低了其商业价值。

从第二部的驺吾,到第三部的麒麟都令观众再次看到了片方疯狂讨好东方观众的决心,其实片方稍微做一下市场调查就会知道,在中国卖疯了的是玲娜贝儿,而不是山海经里面的怪物,这无关文化自信,仅从审美上就能说得通。

邓布利多之谜中新的神奇动物 邓布利多讲不出爱(6)

驺吾

小姑娘们抱着个玲娜贝儿并不违和,抱着驺吾或者蝎尾兽就显得格格不入了起来。说好的卖玩具,做到一半不准备卖了?这让义乌的工厂很为难,令观众也很尴尬。

从漫威、DC等系列IP影视化发展来看,IP方们在不断地降低系列故事的门槛,通过变化导演和主创团队,来重塑老形象的新风格。简单说就是让没有故事基础的观众,也通过影片享受观影乐趣,拉近和“宇宙”的距离。

不同版本的蜘蛛侠和蝙蝠侠,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子,而以《神奇动物》为首的《哈利·波特》系列IP,则走向了一条执拗的道路。

虽然《神奇动物》系列拍到现在这个地步,主角没了,神奇动物也没了,哈迷们本来想象的从纽特到神奇动物最终带出海格的人物故事线索,彻底被打碎。故事上支离破碎、商业上也看不到希望,但是有一点它执行得很坚决,就是粉丝向。

“你没看过哈利·波特?不好意思,你也看不懂神奇动物。”

讽刺的是,在影片中,黑魔王格林德沃和邓布利多对抗的核心就在于,魔法界和非魔法界,格林德沃意在清除掉所有麻瓜(非巫师血统的人类),而邓布利多则支持共存。

实际上,在影片外的“麻瓜”观众们已经看不懂电影了。片中人物角色、专业术语、世界观架构完全都是和哈利·波特一体的,在神奇动物中甚至没有任何介绍。

这令路人观众观看得非常吃力,看得不带劲还看不懂,在观众认为视觉和智商受到了双重侮辱的情况下,口碑就很难提高。

但从目前看来,“哈利·波特”宇宙是准备执拗地走下去了。

失去了原创班底支持的J.K.罗琳,可能正在逐渐失去她最坚实的支持者——观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