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为什么能喝水(喝水也会中毒)

一条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会水中毒,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声明在网上热传喝水真的会引起水中毒吗?什么情况会引起水中毒?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肾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晓静和扬州友好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韩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经前为什么能喝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前为什么能喝水(喝水也会中毒)

经前为什么能喝水

一条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会水中毒,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声明在网上热传。喝水真的会引起水中毒吗?什么情况会引起水中毒?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肾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晓静和扬州友好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韩蓓。

记好啦!

真有

“水中毒”门诊极其少见

但不排除特别情形的可能

声明称,“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会水中毒,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而马拉松运动后大量饮用淡水也会导致水中毒。世卫组织专家提出,每天摄入超过4L水可能会引起水中毒,但也强调,这种情况十分罕见,需要一次性摄入过量的水才会导致水中毒。

对此,市中医院肾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晓静和扬州友好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韩蓓均表示,“水中毒”病例在临床门诊极其少见,但并不排除特别情形下的可能。“比如患老年痴呆的老人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大量饮水,家长给婴儿喂水。”韩蓓说。

据介绍,所谓水中毒,水中毒是指机体水的摄入量超过了排水量,以致于水分在体内潴留,打破了水电解质平衡,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过多的水会稀释人体内的钠离子浓度,所以在医学上又称为稀释性低血钠。

刘晓静表示,一般情况下水中毒的病因,除了机体摄入水分过多,还有进行过多的静脉输液,失血、休克、创伤及大手术等导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功能不全,排尿能力下降等。

真事

肾功能不全小伙“出事”

这些人群不宜喝水过多

刘晓静认为,正常的人喝水是人体的一种生理需要,选择不喝水,也是身体的一种正常反应。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会出现一过性的指标异常,一般都监测不到。但如果原本有肾功能异常,短时间超量喝水,会出现水中毒的可能。“曾经就遇到一个30多岁肾功能不全的小伙子,运动后喝了大量的水,出现头痛、恶心的症状,后经及时治疗才调理正常。”

水中毒发生,分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两种。急性水中毒,发病急骤,过多水分导致的脑细胞肿胀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躁动、精神紊乱,轻者会出现手臂、大腿和小腿的肌肉疼痛,严重的会突然昏倒,危及生命。

慢性水中毒,症状往往被原发疾病掩盖,表现为软弱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等,体重明显增加,表情淡漠,意识障碍。

“水中毒易在一些特殊人群身上发生。”刘晓静说,所以其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浮肿、心脏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通讯员红芳蒋敏记者张庆萍

【专家提醒】

喝水量是有“谱”的!

如何喝对水,两位医生表示,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成年男性每天喝1.7L的水,成年女性每天喝1.5L的水。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情况下,除了相应提高补水量外,还应同时补充盐分。喝水应少量、多次、小口喝,每次150-200ml左右,间隔时间约为30-60分钟。

需要提一下的是,有不少做肠镜检查的患者,在清理肠道时会集中喝下3L的医生配的药水,他们会有水中毒的担忧。对此,韩蓓表示,这些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肠道准备剂,不会被胃肠道吸收进去,所以不会造成水中毒。

专家提醒,6个月以内婴儿无需补水,6个月至1岁每日水总摄入量为900ml/天(包括奶/食物/水),1-2岁为1300ml。2-3岁除三餐外需补水600-700ml,4-5岁补水700-800ml,5-7岁补水800ml,7-10岁补水1000ml。

喝水还有这些讲究

切忌渴了再喝

可以根据自己尿液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

要喝新鲜开水,不要喝生水

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可以使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同时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喝生水的害处很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的水中的残留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导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机会增加。新鲜开水,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但如果开水存留时间过长或者饮用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而且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

喝水量要因人而异

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通常,我们每个人需要喝多少水会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而有所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