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的寓意和含义(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性研究)

红与黑的寓意和含义(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性研究)(1)

作为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呈现出了极大的象征性艺术生命力。一方面,《红与黑》揭露了法国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主人公身上所特有的矛盾对立面以及其在沉沦于醒悟中挣扎的人生历程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这种深层次的象征性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红与黑》的多重象征性。

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性,文坛较为主流的见解有两种,其一,“红”象征着拿破仑和资产阶级革命,“黑”象征着波旁王朝和封建黑暗,这种看法从客观事实出发,解读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其二,“红”代表军服,“黑”代表教袍,二者代表了主人公的野心和目标,这只是单纯的从小说的角度进行解读。这两种并不能概括小说的内涵,《红与黑》具有多重象征性。

一、理想与现实碰撞

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是一名理想主义者,理想的作用对主人公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有理想,虚构的世界中,主人公才能一路前行。从整部小说的内容上看,于连并不仅仅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人物,他的情感觉醒是在为后续的理想爆发做铺垫。受强烈的自尊心和膨胀的野心驱使,主人公逐步成为“黑”的象征,沉沦在对资本家财富和荣誉的渴望、对封建阶级的深恶痛绝中。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中,于连苦苦挣扎,其思想和行为也处于矛盾之中,一边唾弃贵族的无能、鄙夷耶稣教士的伪善,一边为侯爵料理事物、对上帝做出十足虔诚的样子。

封建社会是所谓的“上流人士”制造出来的人间炼狱,于连不得不带上伪善的面具,但内心却极度渴望自由与平等。去市长家做教师的情节中,于连的反应是“我不做奴仆”、“宁死不与奴仆一桌吃饭”,可见对于主人公来说,工作并不是主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1]。于连的“黑化”行为皆出于其不能实现的理想,即便他年轻帅气、聪明潇洒,但是低微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的一生是悲剧而短暂的,封建阶级扼杀了他的幻想。于连的内心理想与封建社会的迫害是对立的、矛盾的,正反应了《红与黑》传达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主人公放弃了感性的生存,选择了理性的死亡,拒绝公开悔过,他带着荣誉和尊严离开人世,让这一系列的“黑化”行为最终爆发出真正的、血色的理想之“红”。《红与黑》再现了历史的昏暗时期,用高喊着平等的狰狞面孔讽刺了人性的堕落和沉沦。

二、爱情与阴谋的结合

当爱情与阴谋相结合,爱情就变成了牺牲品。《红与黑》的典型象征之一就是爱情与阴谋。《红与黑》借助出人意料的结局,赞扬了爱情的坚不可摧,同时对社会阴谋的黑暗与诱惑进行了批判。主人公的爱情是突如其来的,他的爱情源自阴谋,于连爱上德瑞那夫人、玛格尔爱上于连,这两段爱情皆因阴谋而起,却并没有无疾而终,无论是于连与德瑞那夫人之间的倾诉衷肠,还是玛特尔亲手埋葬于连的头颅,种种情节都印证着爱情真实存在。

事实上,主人公的爱情象征着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转变。主人公的爱情承载着历史发展进程,是法国大革命的缩影[2]。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于连处于平民一端,在与德瑞那夫人的虚与委蛇中,于连逐渐像英雄一样产生怜香惜玉的情怀,并爱上了她;而对于玛格尔,于连的情感屈服代表了他对贵族的妥协,爱情的深处是历史划过的痕迹。《红与黑》讴歌了爱情的伟大力量,通过细腻而深刻的笔墨,交代了爱情不止能战胜阴谋,更饱含着自由与平等,这是主人公自我救赎的良剂。

三、纯真与虚伪的冲突

主人公于连的角色形象一直在纯真与虚伪之间徘徊交替,就好像对于作者来说,纯真和虚伪是一对“双生子”,“红”象征着纯真,“黑”象征着虚伪。于连的理想和倾情之爱是纯真的,德瑞那夫人对爱情的真诚渴望是纯真的,玛格尔对自由、浪漫的追求也是纯真的。但在这些纯真周围,虚伪、阴谋无处不在,纯真的“红”不断被虚伪的“黑”蚕食。在二者之间游离的时候,于连突然认识到,虚伪可以让人一夜暴富,纯真却有可能让人一无所有,正是这样的认识,让于连一度沉溺虚伪的深潭难以自拔。他将纯真隐藏起来,用虚伪的脸欺骗周围的人,包括最信任他的人,纯真逐渐成为他的伤害别人的武器,一颗黑化的心也被他用亲密伪装起来[3]。故事的结局中,于连在纯真即将消失的时候感受到了尊严与爱情一同消亡的恐慌,终于在历经波折后丢掉了虚伪。

主人公在“红”与“黑”之间的转换同样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象征着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在封建思想与启蒙思想之间的犹豫不定。主人公于连撕掉虚伪的面具,重归纯真,这一过程也将《红与黑》的内涵爆发式的演绎出来,让“红与黑”的象征意义走向了高潮。故事的结局是充满戏剧性的,但正是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描写,暗示了黑暗过后必见光明。多重象征性统一于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红与黑》具有精神启示录的作用,通过“红”、“黑”的结合与抗争,净化了人性的邪恶,彰显了生命中的美好。

《红与黑》具有多重象征性,这种象征性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同时赋予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使之更具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世界上本就有太多的矛盾与对立,小说中的生存与灭亡、理性与感性、爱情与阴谋看似是虚构的,却也在历史的刻板上存留着印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人们可以看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轨迹,在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中探寻生命的奥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