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里冯骥才人物简介(冯骥才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里冯骥才人物简介(冯骥才俗世奇人)(1)

冯骥才《俗世奇人》

一个俗,一个奇,少了哪个都会缺少点味道,缺点儿哏。雅了就不会有奇,俗和奇是相辅相承的。

冯骥才最擅长的就是描写这些俗世红尘里的奇人逸事,一件小小的传闻经过他这一写,立马就鲜活了。据说这还是在他常年抢救古建筑古胡同古村落的间隙里用很短的时间写出来的呢,所以篇幅较小,但也已经有三十六位奇人的故事了。

三十六篇,篇篇不一样。各有特点,五行八作,干嘛的都有,有当神医的王十二,有做大盗的燕子李三,有说单口的皮大嘴,有用手指作画的黄金指,还有卖药糖的的俞六,有古玩行的索七。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写不出来的。每一个都是妙趣横生,每一个都是又奇又怪,每一个都性格鲜明,绝不雷同,笔下的写法也都不一样,每一篇的写法都另辟蹊径,有的(皮大嘴和死鸟)写出来简直就是一个单口相声小段,抖包袱的时机和手法,一个赛一个的绝。想必《神鞭》和《三寸金莲》这类地域性很强的土壤便是产生于此。他应该是平时很用力的在搜罗这一类的奇闻趣事和风俗怪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掀门帘,他们就走进来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召之即来”的境界吧。

比如这些排比句的应用已经炉火纯青,每篇里几乎都有一些:

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儿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儿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一块儿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

还有这些地名,一罗列出来,人就直接到了天津卫了,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些地名在东西南北的哪里,但是这样一写,就是觉得很“天津”: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

估衣街上的太平笔庄成立一甲子,在大胡同的状元楼设宴庆贺。据说请了马二。

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

大直沽有个姓杨的富户。

天津卫是码头。码头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还得立的住,靠嘛呢——能耐。

不用看别的,就这些地名,还有一些天津地方的特有名词,这些词汇一出来,满满的天津味就来了,也不用你细品人家下笔就有。比如:嘛、嘎、赛。

还有书里配的民国画报,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微博,昨天哪里发生了啥新鲜事,图文都很也很有趣,很有年代感,虽然和书里的故事没关系,但是都是民国那会儿的事儿,所以一点也不违和,我都趴纸上把这些半文半白的手写体,凑合认出来了,只有挡住的对联实在有点不好猜。

俗世奇人里冯骥才人物简介(冯骥才俗世奇人)(2)

九重梦兆能孝必忠,三斗尘消有威斯□

俗世奇人里冯骥才人物简介(冯骥才俗世奇人)(3)

水之江汉星之北斗,鹤在云霄凤在林□

还有对比天津和北京,天津和上海:

北京是官场,人们心里边儿全是大大小小的官儿,喜欢官场的是是非非。天津是市井,百姓心里边儿就是生活,吃喝玩乐,好吃好喝好玩和有乐子的事儿都喜欢。还爱看绝活儿。

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这样我归类的专门以家乡的语调写家乡的故事的当代乡土作家又多了一位:高邮的汪曾祺,上海的王安忆,山东的莫言,陕西的贾平凹和陈忠实,河南的刘震云,武汉的方芳,北京的王朔,天津的冯骥才。

最后就是作家出版社的《俗世奇人 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俗世奇人足本》还有友谊出版社的《洋相》都差不多,现在的出版,唉,也不知道冯老爷子授权时怎么规定的,反正三个出版社都能出,我当时还对比了目录,还是打眼了。

《俗世奇人 足本》是三十六个故事全的,里面每篇配了一副冯老自己瞎画的不好看的简笔画。

《俗世奇人 贰》只有十八个故事,但是里面配的民国画报还挺好看。

《洋相》有一部分“俗世奇人”的段子,还有《三寸金莲》等中短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