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初学者怎样站桩才能少走弯路(我随芗老学站桩)

站桩初学者怎样站桩才能少走弯路(我随芗老学站桩)(1)

王芗斋先生

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

站桩是直指人心的学问,核心是修正人心。

为什么站桩要“修正人心”?因为心不正,行必歪。

怎么练习站桩?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芗老说:“这(指站桩)是傻子的架式,聪明人的功夫。”

芗老曾问:“为何有此一站(静)?为何有此一动?”

也就是说,站(静)在这儿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动?“一静一动”的目的是什么?

芗老后来为大家开示:站桩是在“一静一动”中“摸东西”“求物”。

怎么“摸”?“东西”是什么?“求”什么?“物”是什么?

不明白这些问题,摆个姿式“站着”,“傻站”“死站”着,就是个傻子;明白了这些问题,按“规矩之法则”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练习,就能知道“什么是站桩”“为什么要站桩”“站在这干什么”以及“怎么站桩”了。

站桩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站桩初学者怎样站桩才能少走弯路(我随芗老学站桩)(2)

王芗斋先生

“拳道”与“求道”

什么是“拳道”?为什么“不以其道而习之,终身求道不可得?果以其道而习之,终身习行不能尽?”这些问题“聪明人”知道,“傻子”不知道。

芗老在《拳道中枢》里,揭示了“拳道”的内涵:“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国家学术之根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

他指出了“求道”的途径,即“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告诫后学“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鸩毒,其害不可胜言也”。

这里有三个关键:

一是要以“利己利人为怀”。

“利己利人”是芗老的恩师郭老云深对芗老的训教,也是郭老把大菩萨“自利利他”的宏愿,在拳中的具体运用。具体到站桩,就是说自己通过体认切实从站桩中得到了利益,再以此利益他人,使他人通过体认也得到利益。这是我们习拳站桩所应有的情怀和追求。

二是“真法大道日用平常之间”。

这其实就是说,功夫是在心灵深处确立了“利己利人”的志向后,在“日用平常间”,通过生活实践中的点滴积累而来,也就是芗老所说“余据四十余年体认操存之经验,倍感各项力量都由混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混元空洞亦都由细微棱角形成,渐渐体会,方能有得”。通过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的锻炼,渐渐“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达到“空洞无我”的“禅拳合一”的境界。

三是不为名利所困。

芗老告诫我们:“利人当途,大道何倡。”在修炼过程中最大的心魔是“名和利”,“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终身求道不可得”。站桩修炼的过程是战胜心魔,使“形与神具”,回归先天大道,“天人合一”的过程,必须要正视名利,不为其所困。

站桩之要,在修正人心

从本质上讲,站桩是直指人心的学问,核心是修正人心。

为什么站桩要“修正人心”?因为心不正,行必歪。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道,乃天下之正道、定理。

《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所以芗老说:“咱们这个拳,只有一没有二。”

站桩,“摸”的东西是“中”,“求”的是“道”。《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拳道中枢》讲:“极中致和,本能力之自动良能者也。”

站桩从何处入手?

武林中很多门派都有自己的桩功,各有千秋,各得其妙。

这里说芗老的站桩。

1937年,是芗老思想上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芗老提出,“本四十余年习拳之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弊发其秘,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光大之,令成一种特殊拳学。”

这个“特殊拳学”的基础练习,即为站桩。

1943年芗老对我父亲说:“桩,只有一个,也可以说有无数个。任何瞬间的停顿都是桩法,缺什么用什么桩补。”在1944年的《拳道中枢》里,芗老把这个桩称为“基本桩”,并明确指出“初习为基本桩”。

“基本桩”是在“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见《意拳正轨》)和“拳者乃拳拳服膺之谓拳,动静处中,能守能用,此皆吾人气质本能之道”(见《拳学新编》)的基础上,不断化简、升华到“全民拳学”的根本桩。

基本桩其实不是某个具体桩法,而是一个完整的桩法体系,包括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正如芗老所说,它是“最简单、最通俗、最易学、不动脑,不费力,不花钱,不占地方,随时随地皆可练习的祛病、健身、养生、筑基的全民健身、自卫、利群的方法”,也体现了芗老“源于生活,根于虚静,归于简易,永无止境”的拳学思想和“最初级的也是最高级的”“只有全民的才是利群的”拳学理念,是站桩入手的不二法门。

如何练习站桩?

我的父亲曾问过芗老,这个拳都有什么。芗老说:“站桩,试力,摩擦步。”简单一些:“站桩,走步。”再简单一些:“写意。”再简单:“站。”

站桩,包括行、站、坐、卧诸多桩法,重在“换劲”。

试力,包括“试力、试声、发力、推手、实作”。

走步,即摩擦步,是运动中的整体试力。

芗老教人采取的是“因人而异,因人设式,因人施教”的启发式教学,所以各人所学内容、次第、侧重多有不同,这也是很多前辈功法表现不同,以及现在站桩功法各异的根本原因。

我随芗老学站桩的时候,以“平步撑抱桩”为入学初步。平步桩,包括立式、坐式、,卧式、扶按式等等。立式平步桩,又包括很多桩法,主要有平步托抱桩、平步撑抱桩、平步推托桩这三个桩。

这三个桩称为“初步三元桩”,芗老告诉我,这三个桩每天都要站。当时我觉得“托抱桩”不带劲儿,“推托桩”又太累,所以经常站“撑抱桩”。现在回想,很后悔当时没听芗老的话,没好好练这三个桩。

为什么站桩要从平步撑抱桩入手?因为“平步撑抱桩”是“三才”中的“人”,有着人居天地之间,顶天立地的内涵。初学者练习此桩,可以培养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和气势。

在具体练习上,可以从姿势与意念两方面着手。

《拳道中枢》:“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所以姿势,也就是间架结构是首要的。

平步撑抱桩的姿势,芗老在《习拳一得》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用功时莫发急,找个适宜的场地,利用大树的吸碳呼氧和紫外线的杀菌力,再凝神静气地站立,身体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周身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内空洞外清虚,手要慢慢轻松提起,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粘身,向外推不越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姿势之好坏,更不重式之繁简与秩序,需体查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都是极平易,研究学问不离今古与中西,这种运动真稀奇,因为世人多不知,不用脑,不费力,并不消磨好事日,行、站、坐、卧都可练习,这里边蕴藏着精金美玉和无限的深思,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体会到这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荡荡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顶心如线系,遍体轻松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疯如颠如醉如迷,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海阔天空涤万虑,哪管它日月星辰在转移,只要你肯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这就是诀密。”

平步撑抱桩的意念练习,初习可以设想自己躺在微波荡漾的小船中休息或欣赏沿途风光,全身须有轻松、无力、舒适、自然之感。

这是为了从形体的放松逐渐进入到精神的放松。尤其要注意面部的“情态”和思维意识,放下“妄想”“妄念”。

还有几个意念上的要点:一是双脚要“平放”于地面,呈外八字;二是“双手环抱胸前,如抱一纸球”,“臂半圆腋半虚”,“腿宜弯、背宜直”,“似坐非坐”;三是“貌似书生态女郎”,“含颌平视”,“似笑非笑”,“膈肌放松”,“腹式自然呼吸”,“似尿非尿”;四是“上有绳吊系,下有木支撑”。

对只需求祛病健身的人来说,如法练习,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继续练习,逐渐增加一些内容,可以取得养生、强身,益智的功效。如果是习拳者,那还要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在各种条件、环境下的针对性练习,那就因人而异了。

作者简介

站桩初学者怎样站桩才能少走弯路(我随芗老学站桩)(3)

程岩先生

程岩,1943年生于北京,工程师。自幼随父习练意拳,后更得王芗斋先生亲传,为意拳第三代传人。

程家与王芗斋先生家系世交。王先生曾于程宅居住多年,程岩之父程志灏1943年师从王先生,母刘富恩是王先生的义女、学生。

程岩颇受王芗斋先生喜爱,于1958年至1961年得王先生亲传站桩基本功法。后又得姚宗勋、周子炎、杨德茂、朱垚葶、王玉芳、王玉祥等师伯的教诲、指导,获益颇多。

数十年来,程岩潜心参悟王芗斋先生开创的“全民拳学”,以继承芗老“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的志向为己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