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一生论文(长城上的戚继光 )

长城上的戚继光 (散文)

文/ 凌鹰

戚继光的一生论文(长城上的戚继光 )(1)

沾着满身的湖水、海水和露水,你从江南浙江的某个海港湖叉或者码头上岸,然后带着你那些大部分由穷苦矿工或农民组成的戚家军兄弟,一路风雨兼程风餐露宿风风火火地赶到京城,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你全新的战争领地——金山岭长城。

基本上跟你想象的差不多,从你眼底下渐渐延伸的金山岭长城,简直就像一根患了溃疡一样的肠道,满目疮痍溃烂不堪。这样的防御工事,怎么能抵挡无论肉体还是内心都早就娥慌了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暴力冲击与践踏呢?

南方抗倭,你抗的是在江河湖海偷袭抢掠的东瀛海盗。你的战场是水,是滔滔的江水和海水,是浪花飞溅的追逐和讨伐。这样的战场虽然湿润而又柔软,却又锐不可挡。

那简直就是一道水做的长城,密实而又坚固。

北方逐寇,你逐的是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个入侵部落的北方强敌。这是一群远比东瀛海盗更凶残更强悍的莽汉劲敌。可你的战场却是你完全陌生的北方山野,你将要面临和面对的,将是黄沙蔽日的荒漠孤烟和金戈铁马的冲刺厮杀。绵延于峰峦沟壑间的长城,就成了你唯一的坚守和维系。这是一条用石头筑建的江海,一旦决堤,皇城根下就会泛滥成灾。

从江河湖海,到山林野岭,你的战场完全被颠覆。

作为一名南方的抗倭名将,你在战场上的角色也完全被颠覆。

然而,在那个叫张居正的大智者眼里,你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

有人说,金山岭长城是你修的,这种说法你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你登上金山岭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有了一条由大将徐达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主持修建的最早的长城了。

可是,当你看着你的戚家军驻守的金山岭长城,不是低矮薄瘦,就是倾圮坍塌,不是残缺不全,就是互不连贯,你就知道自己在这个全新的战场上将要肩负一种怎样的使命了。你不愿意去想这条洪武元年“出生”的长城曾经到底为抵御蒙古人入侵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你只知道,用这样的长城去守护京城的平安和平息百姓的安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个时候的你,对金山岭长城就有了一个完全彻底改头换面的设想和计划。

只有你,才会想到因地制宜,用险制塞。

制造险象,设计险境,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险中求胜,以险制胜,如此险象横生而又慎密周全、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一道人为天险,就成了你在金山岭长城驻守16年而太平无事的军事战略经典。

依附燕山支脉横空再世的金山岭长城,一脚跨在北京密云县,另一只脚跨在河北承德的滦平县,让那些剽悍的蒙古骑兵们如同看到一道上苍恩赐的军事迷宫。

长城的源头在北齐,这是不可争论的史实,那些遗留的痕迹,依稀能让我们看到北齐长城浅浅的浪花。尽管后来的长城遗址都在历朝历代不断地延伸、链接、断裂、修补中断断续续、精疲力竭地爬行在时光与岁月的缝隙里,可它在当时的军事防御上的实际功能,却很令人质疑。尤其是你带着你的戚家军驻守金山岭后,你重新修建金山岭长城的这个惊世之举,就是对那些长城碎片曾经在军事防御上的作用所产生的质疑的最好解答和诠释。

因为金山岭长城,一代代中国人都记住了一个跟金山岭长城一样不朽的名字:戚继光!当然,你得感谢你那个朝代赋予你的机会与荣光。

历史总是潜藏着太多的不可知。如果说朱元璋在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是一种必然,如果朱元璋调派大将徐达指挥修筑居庸关、古北口、西峰口等多处长城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那么,靠篡位夺得皇位的朱棣在登基后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你的命运。就在明朝迁都北京120年后,朱棣创下的“永乐盛世”在后来的几任皇帝手中开始摇摇晃晃,随着明王朝国力的日渐衰退,来自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日益猖獗的挑侵,摇摇欲坠的明皇朝只能利用长城来抵挡外界的骚扰和杀戮。这时候已是隆庆元年,正好是你在江浙和福建消除倭寇屡立战功的英雄时期。也正是因了你常胜将军的威名,已经执掌朝政的张居正才竭力举荐你到北方担任蓟镇总兵,由你带着你的戚家军驻守北京最最关键的金山岭要塞之地。

你还真的没有辜负一向器重你的张居正的厚望。

驻守金山岭边关16年,你并没有像在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那样,总是不断地与那些江河湖海上的东瀛倭寇短兵相接、横刀相向,可你却又从没停止你更具杀伤力的两种军事行为:修建长城和操练兵力。

年复一年,月复一月,你就像一个特立独行的行为艺术家一样,指挥着工匠们按照你天才般的构想、设计,让一座座或平顶,或穹窿顶,或船蓬顶,或四角钻天顶,或八角藻井顶的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单层敌楼、双层敌楼,以及那些巍峨挺拔的烽火台,星罗棋布的战略要塞在金山岭拔地而起,形成一座蜿蜒绵长而又固若金汤的军事城堡。

一步步走过金山岭长城,触摸和目击密布于长城内外的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几乎没有人不为金山岭长城如此雄奇霸气如此不可一世的军事防御体系而叹为观止。

在你之前,历朝历代修建的一道道长城,同样有驻守的勇士,同样有冲天的烽烟,同样有长嘶的战马,可他们还是没有抵挡住那些来自北方蒙古的血腥掠夺和毒杀,其中的根本原因,除了那些长城本身的简陋导致的防御功能的脆弱,更源于一种精神防守的缺失和人性原力的消解。试想一下,即便经常有人驻守在长城边关,可那样毫无躲藏和遮蔽功能的军事长城,又怎么能躲过敌寇们密集的飞箭和铁蹄呢?尤其是晚上,即便是皓月当空,那些没有耕地、缺少粮食和一切生活物资的游牧部落,只要成群结队扑向中原大地实施抢掠毒杀,站在长城上的守军无论怎样殊死抵抗那些夜袭的马队和毒箭,也无法保证对领土的保护。也正是那些防御功能上过于薄弱的长城,才导致一个个朝代不堪一击灰飞烟灭,才导致古代中国像一块肥肉一样被外来的野蛮势力不断分割。一直到明代,准确说一直到你这个骁将勇将儒将带着你的戚家军驻扎于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战争格局才被彻底改变。

可是,你并没有经常出兵,并没有硝烟不断,并没有隔三差五横刀立马,可你却能让那些入侵的蒙古莽汉胆战心寒望而兴叹。因为,你有由你亲自设计指挥建造起来的神秘莫测的金山岭长城,你有由你亲手打造历练出来的一支最精良的戚家军。

在金山岭魏然站立了四百多年的长城雄姿,足可证明你和你的戚家军对于首都北京不可磨灭的功勋。

建长城难,守长城更难。

人性的力量无可替代。你的戚家军虽然可以抵御外界的侵略,可以守住北京的安宁,但未必能抵御漫长的寂寞,守住内心的孤独。这一点,你似乎早就有了先见之明。因此,你才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那种既可以用来囤积武器和粮草,又可以住人的空心敌楼。这种人性化的城楼格局,不仅震慑了蒙古部落,更凝聚了你手下每一个将士的心性。也正是从你的戚家军开始,长城脚下有了一户户人家,有了一缕缕炊烟,有了一声声婴儿的啼哭,有了一个个村庄的兴起。可以说,无论是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每一个城镇还是每一个村庄的人,其中大多数都是长城将士们的子孙后裔。

然而,作为金山岭长城的设计者缔造者和最忠实的捍卫者,你在张居正被新的当权者清算的时候,也在劫难逃地被彻底罢官,由一名战功显赫的将领成为一介平民。

然后,你满怀寂寞和孤独永远告别明朝的强权,淡然地回到了你的故乡。历经四百多年的金山岭长城,也在承受了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炮火的催损之后,走进了风烛残年。它虽然跟你一样遍体鳞伤,却依然挺立着其凛然伟岸的风骨。有人说,那是因为有你的英魂的庇佑和守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