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水上乐园阿拉的海网红(从磨难中奋起象山)

编者按:日前,《浙江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童心逐梦》,讲述了太湖龙之梦造城人、上海长峰集团董事长童锦泉带领企业创新求变渡难关、坚定信心扩投资的故事。重压之下,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浙江文旅行业还有哪些敢想敢为、勇于担当,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在困难中转型求生的企业。浙江新闻客户端走访各地,倾听他们逐梦美好明天的故事。

象山水上乐园阿拉的海网红(从磨难中奋起象山)(1)

在宁波,“阿拉的海”水上乐园无人不知。过去三年,这座乐园几乎涅槃重生。

诗人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阿拉的海”水上乐园董事长李健深以为然,“只有经历过磨难,才知道活下去的珍贵。”“阿拉的海”位于象山大目湾新城内、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投资3.7亿元的水上乐园,熬过疫情3年的困难期,正在迎来新生。

李健是象山人,体态敦实,时常乐呵呵,大家都管他叫“小胖总”。从小,他就有在家乡打造一个全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水上乐园综合体的梦想。

梦想生根发芽。李健的企划案最终得到了象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把乐园位置定在了象山大目湾新城。那时大目湾新城刚刚起步,周围都是滩涂荒地。李健吃住都在工地宿舍里,方便面、快餐盒饭,有啥吃啥,吃完了就接着干活儿。他说,那3年多时间,他吃过的饭盒子都可以绕大目湾新城摆一圈。

2018年,投入高达3.7亿的阿拉的海水上乐园建成。眼看这座美丽的水上乐园从无到有、拔地而起,渐渐长成自己梦想中的模样时,李健感慨颇深。开业当年,阿拉的海的日均客流量不错,最高日接待量3.1万人。

象山水上乐园阿拉的海网红(从磨难中奋起象山)(2)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阿拉的海步入正轨,李健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2020年,疫情来了,乐园停业。这场疫情打乱了李健的计划:疫情何时是个头?

全公司顿时失去了方向,近百名员工何去何从?一个个问号萦绕在李健心头。作为公司的主心骨,他只有一个信念,团队一定维持稳定。“为开这个水上乐园,我从五湖四海把这些专业人员请来,本身就不容易。员工们也是抛弃了很多东西跟着我的,所以我一定要保住团队。”李健回忆道。

在困境中寻找生路。当时,全国口罩告急,李健准备捐赠的口罩迟迟无法到货。他有了新的念头,如果能办个口罩厂,不仅可以解决政府、市场的燃眉之急,也可以自救。

李健将此想法和县里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后,得到了大力支持。很快,李健在大家帮助下联系到了一家闲置的、拥有十万级洁净车间的化妆品公司。但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李健只好将自己住的别墅卖了,全家四口人租住在一套80平米的老年公寓。

生产口罩,风风火火干起来。在这个工厂,除了口罩技术人员是另外聘请的,李健把“阿拉的海”的员工分成了口罩销售、包装、联络等若干小组,经过短期正规的上岗培训,象山第一家医用口罩厂亮相。

这是李健的第一次跨界自救,公司得以存活,也赢得了员工的信任。

象山水上乐园阿拉的海网红(从磨难中奋起象山)(3)

但是,面对每天每个月一百多万的日常工资,光靠一个口罩厂不是长久之计。李健开始了第二次自救。作为象山人,他选择出海捕鱼卖海鲜,直播带货。李健说,“播团队也是员工临时组建的,直播间粉丝最多的时候有近万名,一条船的渔获最多卖到200万元。”

第三次自救,2021年10月,为了能继续填补“工资”这个缺口,他通过银行贷款在松兰山承包了一家酒店,取名亚帆度假村。他想着让员工做一些相近的服务性行业。

这三年,疫情反复,乐园营业断断续续。关关难过关关过,一路磨难一路克服。三年来,李健没有主动进行裁员,维持着队伍的稳定。为了发工资,他向亲戚朋友借钱。“后来,三十几通电话没有一个人伸以援手,我几乎快放弃了。”李健说,看到“象山抹香鲸重回大海”的新闻,重新点燃了他的勇气。

今年,趁着政府纾困解难的东风,李健收到一笔189万元的退税款。“危难时刻,政府惦记着我,给我送来及时雨,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下去。”李健表示。今年,阿拉的海迎来一波热潮,暑假期间,每天有近万人涌入乐园,人头攒动,尽情“嗨”闹,。如今,阿拉的海再次重生,员工队伍扩大170多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