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

40年前的今天

1982年10月12日

“巨浪一号”导弹

水下发射试验圆满成功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从荒漠深处

开始17年的艰辛之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新中国面临

超级大国的核威慑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1)

“巨浪一号”导弹研制车间

1965年8月

第四设计部组建

开始固体战略导弹

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

从此拉开了序幕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2)

在荒凉的大漠深处

“巨浪一号”开始了

17年漫长艰辛的研制道路

结合当时国情

实行“台、筒、艇”独创方案

潜地导弹

是由潜艇在水下发射

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3)

“巨浪一号”导弹测试

与其他导弹相比

潜地导弹的试验程序十分复杂

需要大量的水下试验

才能得出关键数据

但水下试验技术难度很大

我国水下发射技术一片空白

既没有资料、经验

也不可能向其他国家学习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4)

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

研制团队踏上了一条自主创新

自行研制的发展之路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5)

设计人员在土坯房的炕上画设计图

在废弃的食堂里

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大型地面试验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6)

“巨浪一号”参加改革开放后首次阅兵

研制团队采用了

“台、筒、艇”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

第二步再把导弹装入发射筒

模拟水下的发射环境

最后一步直接进行潜艇发射

这在全世界绝无先例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7)

1982年10月12日

“巨浪一号”潜射导弹成功发射

壮大了我国核威慑力量

为我国战略导弹核武器

固体化、小型化

和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亿万年前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珍贵画面40年前的今天)(8)

“巨浪”冲天

铸就共和国和平盾牌!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微信公众号

来源 央视军事

编辑 谢永利

流程编辑 严圣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