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六十年大庆(呼和浩特四百年)

三:归化城地名与街巷的命名 归化城(呼和浩特)街巷布局于清代基本形成,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建巷81条由于归化城有“召城”之说,所以许多街巷大多与召庙有关,取召庙名为街巷名,如大召前街、小召半道街、隆寿寺街、朋苏克街、太平召街、新召街、十王庙巷、城隍庙街、礼拜寺巷、三贤庙巷、财神庙巷文庙街等四十多条;方言街巷名称有羊岗子街、圪料街、胳膊弯巷、长和廊、二公馆巷、猪圈巷等;蒙汉混合语街名有乃莫齐召夹道巷、喇嘛庙巷、巧尔齐召南巷、大召西夹道等归化城由于街巷随召庙而修筑,所以街巷走巷不规则,街巷名也随其形而来,如大十字街、棋盘街、圪料街、小东街、西得胜街等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呼和浩特六十年大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呼和浩特六十年大庆(呼和浩特四百年)

呼和浩特六十年大庆

三:归化城地名与街巷的命名。 归化城(呼和浩特)街巷布局于清代基本形成,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建巷81条。由于归化城有“召城”之说,所以许多街巷大多与召庙有关,取召庙名为街巷名,如大召前街、小召半道街、隆寿寺街、朋苏克街、太平召街、新召街、十王庙巷、城隍庙街、礼拜寺巷、三贤庙巷、财神庙巷文庙街等四十多条;方言街巷名称有羊岗子街、圪料街、胳膊弯巷、长和廊、二公馆巷、猪圈巷等;蒙汉混合语街名有乃莫齐召夹道巷、喇嘛庙巷、巧尔齐召南巷、大召西夹道等。归化城由于街巷随召庙而修筑,所以街巷走巷不规则,街巷名也随其形而来,如大十字街、棋盘街、圪料街、小东街、西得胜街等。

民国十八年(1929)元月一日,绥远省政府成立,随后,归绥县将城区部分析出,旧城为商业中心,新城为政治中心省城。由于旧城区以前所有的街巷只流传于民众之中,未进行过普查和统一的编号命名,于是省政府责成省建设厅在民国二十年(1931)组织相关人员对新旧两城原有街巷名称进行首次排查摸底,依据民间方言习俗、民族特点、召庙文化,对归绥县新旧两城区街巷予以统一命名,并挂出街牌、门牌(这次挂街门牌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统一挂牌命名)。通过这次街巷命名,得出旧城(归化城)街巷数据:计有大街58道,小街53道,小巷85道。其中以召庙命名的街巷有40多条。这些街巷名通俗易懂,顺口好记,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语交流中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流传,又不失街巷文化内涵。这就是归化城街巷之特点。

呼和浩特市第二次街巷命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旧的街巷名称与新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于是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牵头,结合有关部门对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旧城区)所有街巷进行大普查,。随后将一些不雅的旧街名如美人桥北街、美人桥南街改名为五塔西街、五塔南街,吉星里街改名为解放街。一些旧巷也取谐音更名,如东鞋袜巷、西鞋袜巷更名为东兴旺巷、西兴旺巷。还有一些街巷重新命名,如原民市北街、民市南街改名为通顺北街、通顺南街。取消和并入了一些小街巷,如大什字街并入大东街、通顺南街猪圈巷并入通顺南街、死马巷更名司马巷、南北剃头楼巷更名南、北楼巷。街巷重新登记改名后,旧城区(归化城)城区内的道路街巷有177条(包括回民区在内的22条)。旧城区街巷经过重新命名和街牌的置换,大街小巷面貌焕然一新。街牌和门牌全部为蓝底白字烤瓷牌,上印汉蒙两种文字,街牌钉于大街小巷迎街显眼的墙体上,门牌钉在街门框上方的右上角。门牌号沿街巷一字排开,南北街巷由南开始,从东往北数,到头后从西往会数。东西街巷由东开始,从北往西数,到头后从南往回数。这种在1956年制作的街巷牌,现仅存一面悬挂在长和廊巷南口一座老房的西墙上。经过六十多年的风吹雨打,虽然字迹不清、绣迹斑斑,但还能认出“长和廊巷”四个字。 1966年秋,呼和浩特市和市内三区掀起革命化取名,呼和浩特市一度更名“红卫市”,玉泉区更名“向阳区”,回民区更名“红旗区”,新城区更名“东风区”。1978年后,逐步恢复旧名称。

1975年,呼和浩特市经过二十五年的建设,城区不断扩大,相应产生了一些新筑的街巷,没有及时命名。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迫切需要对这些新街巷给于确认和命名。于是呼和浩特市革命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成立以来第二次地名街巷普查,予以重新登记命名。这次重新命名中,旧城区一些老街巷因名称跟不上时代步伐需要重新命名。并对有些老街巷街巷旧名称进行了大规模的废除、裁并。这次街巷除命名新筑街巷外,对一些旧街巷更名,如大小御史巷取谐音改名为大小玉石巷,财神庙巷改玉泉二巷,乔麦皮巷改玉泉一巷,三官庙街改三关街,黄腔巷改黄腔巷,监墙巷改坚强巷等。棋盘街并入新生街,美人里巷并入五塔寺后街,经过这次街巷整顿,旧城区的街巷由原来的177条减少到112条(包括在1959年被山洪冲毁后自动消失的庆凯街、阳岗子街、牛东沿二公馆巷、龙广马店巷、学道巷、马号巷等7条)。 呼和浩特的每条街巷、每座召庙、都是一座文化宝库,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民间常有人讲起刘统勋私访归化城和康熙帝马踏玉泉井等。它记载着呼和浩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荣辱,印证着呼和浩特城区怎样从一座土默特部王府城发展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里程。 (未完待续)文曹建成2016年

此文已经申报著作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