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华裔美籍导演李安运用最新全片以每秒120格、4K解析度技术拍摄,战争的一切纤毫毕现。本以为导演会用最新的技术,重现战争残酷的奇观,但真正的战争场景只有比利林恩拯救队长的一个片段,人被点5的手枪打成红色血雾,骨头都没有。导演非常克制,没有太多的再现战争的奇观。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

自2001年911事件开始,到伊拉克战争2011年结束,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逐渐受到挑战。到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美国继续深陷在阿富汗战争中无法自拔,进一步拖垮美国经济。美国本土群众不想继续打仗。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

真正的战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在记者问答环节,两次灰色的闪回,是比利林恩心中真正的答案。男记者问:我们给伊拉克带来什么变化么?画面变成灰色,队长说:美国在那边每天都制造出更多的反抗分子。女记者问:你们闲下来时做什么消遣?画面变成灰色,所有人都回答想女人啊,到处都是美女。灰色的画面才是比利林恩认为的真实的情况,但对外宣传的都是正能量的,家人、民主、自由、平等。战场以外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修饰的,只展示了想给群众展示的那一面。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3)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众说纷纭。石油大亨韦恩韦斯特认为美国为了石油资源发动伊拉克战争。他会开采更多的石油,减少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让战士们尽快脱离战争回到祖国。但B班并不认可石油大亨把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说得如此高尚,并不想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商人、利益关联在一起。B班的士兵们认为自己在伊拉克打仗就是他们的工作,拿钱做事仅此而已,他们与政治无关,与利益无关,他们奉命行事。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4)

对于美国底层人民,当兵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影片中的英雄比利林恩是为了躲避官司才被迫去当兵的底层白人。而服务生想要当兵去伊拉克,但和打仗没有关系,当兵只是一个工作,能够赚更多的薪水,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比利林恩和服务生都是美国社会的边缘人物,只好向外发展,寻求生活未来的可能性。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5)

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是英雄,在美国本土还是英雄么?美国已经是英雄无法回去的家乡。影片中比利林恩本来可以用战后应激症的理由留在美国,作为在伊拉克抗战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在体育场却被伴舞羞辱、被工人殴打、被当作gay,比利林恩留在美国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的希望。比利林恩和拉拉队美女吻别,他动情地说真想和你私奔,女孩却用十分疑惑地口吻质疑道,你是个授勋的英雄,你不能这么想。林恩顿时醒悟,她爱的是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大兵比利林恩,而不是在温柔乡中享受的二等兵比利。英雄只在想象的远方,不在身边。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6)

自美国创立以来,未曾经历过战争的美国本土,群众都对真实的战争体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像比利林恩这样近距离狙杀过敌人的大兵。所有人都在猜测士兵在伊拉克的战场生活。球队老板奥格尔斯比先生,想要利用B班的故事拍成电影,但又不想付出高昂的成本。奥格尔斯比先生想把B班的精神转化成美国精神,但比利林恩说战胜生活对我们是真实的,不是某种精神,于是拒绝了奥格尔斯比开出的侮辱性的价格。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7)

李安没有在影片中植入任何观点,而是不断地通过细节来铺陈战争给人带来的精神创伤,比如母亲狠狠地敲桌子,让比利林恩想到突如其来的枪声;舞台边突然炸开的烟火,让士兵们本能地躲避,因为他们以为是敌人正在开火。

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国外评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8)

和以往的作品一样,《比利•林恩》一点儿都不好莱坞,既没有歌颂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不反思战争的残酷、嵌入反战主义内核,不左也不右。电影通过一个年轻人的视角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战争当中去,体验战争带给一个普通青年人的心理创伤,以及整个国家的浮躁氛围,从而讽刺了围观者对战争的漠视态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