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币历史演变(简述港币发展史)

港元(Hong Kong Dollar),是香港的货币发行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的正式货币因为它可以自由兑换,也是国际社会通用的硬通货之一目前港币与美元汇率挂靠,是1美元=7.8港元具体进行纸币发行的,是香港金管局授权并监管下的三家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香港)和中国银行(香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港币历史演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港币历史演变(简述港币发展史)

港币历史演变

港元(Hong Kong Dollar),是香港的货币发行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行的正式货币。因为它可以自由兑换,也是国际社会通用的硬通货之一。目前港币与美元汇率挂靠,是1美元=7.8港元。具体进行纸币发行的,是香港金管局授权并监管下的三家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香港)和中国银行(香港)。

《香港特别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中规定,香港的自治权包括自行发行货币的权力。香港建立港元发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开始发钞行在发行港币时,都必须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缴纳美元。这样,外汇基金所持的美元才能为港元纸币提供稳定的支持。

港元不光是香港的流通货币,也是澳门主要的流通货币,不少澳门人都持有港元。澳门流通货币总额中,澳币只占22%,而港元却占45%。澳门的博彩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大额商品的交易等,多以港元为结算货币。

英国在香港开埠之初,采用英国货币。但因为当时大清王朝对外贸易以白银作为单位,各地银圆包括墨西哥鹰洋、西班牙佛银(查理银元)及大清银圆等,都在香港自由通行。

1845年,港府宣布大清银圆、中国铜钱、墨西哥鹰洋、西班牙佛银、和印度的卢比,都是香港的法定货币。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香港使用的都是银本位制度,采用了银圆为基本通货单位。

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国民政府的货币在邻近香港的广东,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港币仍广泛通行。到1920年代末期,港币在广东金融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据统计,1931年香港发钞额是15,361万元,其中7,169万流入广东,比在香港的流通额还多2,048万元,为广东第一货币。当年广东的进口贸易几乎完全以港币结算;出口贸易70%以港币结算,英镑等只占2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地位上升,白银需求和价格上升,中国大陆及香港的白银流向美国。港府随后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发行纸币,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8港元兑1英镑。并于两年后终止了银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为法定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英国和美国经济地位的消长,在1972年6月,港府将港元改为与美元挂钩,定为7.80港元兑1美元。但自2005年5月起,香港金管局收紧汇率控制,并把港元兑美元改在7.75-7.85之间浮动,把7.75水平名为“强方兑换保证”,7.85水平命名为“弱方兑换保证”,以稳定联系汇率制。

当汇率接近上限或下限时,金管局会透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当接近“强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会买入美元而沽出港元;而接近“弱方兑换保证”时,金管局会买入港元而沽出美元。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主权移交成定局之际,美国国会在1992年通过法案,给予香港特别关税区的待遇。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免签证、美元与港币在联系汇率框架下的固定汇率、企业保护、优惠税制、司法保护等。日本、同时欧洲等许多国家也给予香港类似的的优惠。

在这样的特殊地位下,美元可以与港币自由兑换,货物自由进出,这对欧美公司在香港开展业务有特别的吸引力。香港在贸易方面享有优惠待遇,几乎没有关税或其它成本。美国和香港享受旅行免签,商务人员可以很方便的来往香港和美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