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

长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东北亚地缘政治军事的核心之一,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城市、著名的中国老工业基地,有“东方底特律”、“东方好莱坞”之称,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享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有关长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籍中记录很少,这也与东北另外两个省会城市沈阳和哈尔滨的情况相似。由于古代东北长期是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他们的文字诞生都比较晚,所以,难免不出现“语焉不详”的情况。另外,长春比较吉林、沈阳比较辽阳、哈尔滨比较齐齐哈尔,城市出现都晚于后者,沈阳成为地区中心城市是后金时代,长春成为地区中心城市是清朝的事,而哈尔滨成为地区中心城市则是上世纪初。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1)

那么,问题来了,长春地处东北,冬季漫长,天寒地冻,为什么叫长春呢?

先不说为什么,我倒是很喜欢这个名字,春意盎然,绿草如茵,你说,谁不喜欢?这倒让我想起一个故事,20年前,我在东北的一个边陲小城工作,生产现场的设备要喷油漆,我征求一位领导的意见,他张口就说喷绿色,他的理由是这里一到冬天到处是白雪皑皑,人们很难看到绿色。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曹操身上的一个典故—望梅止渴。我想,在东北有一个叫“长春”的城市,听起来就有“望梅止渴”的功效,你说呢?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2)

话越扯越远,下面,书归正传,说说“长春“名字由来最靠谱的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茶啊冲”是长春上古时的名字,大家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是有详细介绍的。

“茶啊冲”是古老的肃慎族先祖祭天时的祈福之语,“茶啊冲”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茶啊冲”在肃慎族的语言当中,代表着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种说法:“长春”的名字来自于辽代“长春州”的地名,这就要详细说一说了。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3)

1939年(辽重熙八年)设置长春州,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郎乡北,当地人称“塔虎城",“塔虎” ,蒙语“ 胖头鱼” 之意,因其周围湖泡盛产胖头鱼而得名,著名的“查干湖“就在其附近。

塔虎城地处嫩江、第二松花江交汇处西侧,地势险要,辽金时是兵家必争之地。辽代皇帝每年春季都会来到这里“巡幸”游玩,在月亮泡、查干湖、洮儿河、嫩江、松花江钓鱼划船,在湿地里捕捉天鹅、鸿雁、丹顶鹤,此等盛事为“春捺钵”。

辽国的皇帝“春捺钵”时,都是携带群臣、宫妃,从上京府出发,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大约要行进60多天,才能来到塔虎城。在达鲁古河或鸭子间凿冰捕鱼,当捕获第一条鱼后,即设“头鱼宴”以祝贺,由皇帝亲自放出的鹰捕获到第一只天鹅时,又要举行“头鹅宴”。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4)

“春捺钵”期间,辽帝会在此接见北宋、高丽等国使者,《梦溪笔谈》、《辽史》均有记载。历史上也正是辽祚帝在“头鱼宴”上,让阿骨打对他怀恨在心,才有了日后阿骨打灭辽国的事情发生。

辽代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但是,辽代政治中心却不在首都,而在“捺钵”,“捺钵”是辽代的行政中心。契丹人为游牧民族,转徙不定,车马为家,每年要“四时巡守”,“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皇帝在游猎地区设的行帐,以区别于皇都的宫帐,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辽太宗时,取燕云十六州后,国土包括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为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而“春捺钵”最令人期待了,所以,就有了“长春州”的设置。当然,契丹人也一定听说过女真人的祖先把这片土地叫“长春(茶啊冲)”,为了笼络女真人,也就送个顺水人情。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5)

第三种说法:“长春”的名字来自于一个叫“长春堡”小村子的名称。早在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甘、谷、李、戴四户人家来此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形成村落,人们希望这里四季常青,五谷丰登,故取名为长春堡屯。

1931年出版,吕式斌《今县释名》,对长春名字的起源解释为:“长春”辽置长春县,本混同江地,今县地名宽城子,有长春堡,嘉庆五年,置长春厅。”

1800年7月8日(清嘉庆五年五月十七日),清廷在郭尔罗斯前旗辖区置长春厅,隶属于吉林将军管辖,长春厅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

关于长春厅衙署的地理位置,在《长春县志》中载:“长春厅之设非在长春堡,乃在堡东隔伊通河十里地方筑土城设治,因谓之为新立城。” 1912年3月长春府改为长春县,府衙署改名长春县公署。

《今县释名》和《长春县志》说法不一致,但相互之间仅差了十里,所以,因长春堡村名而起长春厅也说得过去。

长春旧称的由来(长春名字的由来)(6)

此外,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一定知道辽金时期的长春州,因为,那时的长春州就是当时的郭尔罗斯前旗,所以,他们也更愿意把这里叫长春厅,以示这里属于他们的领地。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长春厅因为是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所以,称为“厅”,印信为“关防”,长官为“通判”,以示与正规地方“县”“州”“府”“道”的区别。为此,礼部铸发“吉林长春厅理事通判之关防”,首任通判是蒙古镶蓝旗人六雅图,正六品。

长春厅只管民人事务,“弹压地方,管理词讼,承办命盗案件”,地租由蒙旗收取,境内蒙古事务归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管理,八旗事务归吉林将军辖理。到了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1912年3月长春府改为长春县,所以,《长春县志》应该是民国时写成的。

总之,从辽代开始就把今天长春到白城一带称为长春州,而长春这个名字又如此让人喜欢,所以,把当年一个初具规模的,当地人习惯叫宽城子的社区,正式命名为长春,也就顺理成章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