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

案例

“王护士又被21床患儿家属投诉了!”

早上刚到科室,儿科病区的护士们就在值班室讨论开了,“上次也是王护士,这次又是她,怎么回事呢?”。原来昨天王护士遵医嘱给21床患儿采集生化全套、血常规、血凝分析等血标本,她给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先留取的血标本,再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没想到其中一管血溶血了。检验科打电话告知病区后,又给患者重新采集血标本送检,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投诉到了医患关系办公室。

上个月,刚好也是王护士班上有一个患儿抽取的血标本发生了凝血。给患儿重复采集血标本时,患者家属也曾表示不满,当时,护士长出面做了解释,患者家属就未再提出异议。事后,护士长在科务会上通报了此事,并对王护士提出了口头批评。没想到近期又出现了类似事件。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1)

静脉血液标本出现问题,被检验科拒收,不但严重影响诊断的效率及结果的准确性还会延误患者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引起医疗纠纷。

01、血标本为什么出现溶血呢?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标本溶血是一种或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士因素和设备因素,如使用静脉采血的导管太细或太粗、注射器的活塞拉动的太快或强制性拉动活塞、剧烈摇晃采血管、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等,都会引起溶血。

案例中21床患儿或许就是因为王护士抽血时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同时将血标本让患儿家属摇晃所致。

02、常规采集抗凝血标本,为什么会出现凝血呢?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2)

抗凝标本凝固是指需要抗凝的血液标本离体后,在与抗凝剂混匀前,由于自身凝血因子的作用形成血液凝集。

常见原因有血标本采集后未摇匀或方法不正确;抗凝比例不合适;采集血量过多或试管过期;采集抗凝血标本时,因抽血不畅延长采血时间,导致部分血样在采血管内发生凝集。

03、正确采集血标本,我们应注意哪些?

一 采血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1 采血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血液性传染病史(自我防护的内容)、凝血检验结果。据文献调查结果显示:采血前静脉采血护理人员盲目按医嘱执行工作,未了解该患者血液性传染病史和查阅患者最近的凝血检验结果的护士分别占 33.19%和 53.291%。

2 做好解释工作,正确评估,合理选择采血部位。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3)

二 静脉穿刺和血标本采集时进行正规操作

1 血液采集时护理人员应佩戴手套(自我防护的内容)。

2 首选肘正中静脉,不推荐通过静脉留置导管采血。消毒范围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 cm,因此止血带绑扎应在穿刺点上7-10CM。

3 采血管尾端位置向下,首支采血管有血液流入时松开压脉带,时间不超过40秒。

4 多管采集时的采集顺序为先用非抗凝试管、后用抗凝试管。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H3A5 标准,多管采血法采血顺序是血培养管、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加或未加促凝剂或分离胶的血清管(红色)、加或未加分离胶的肝素管(绿色)、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紫色)、加葡萄糖分解抑制剂管(灰色)。据文献调查显示,85.25% 的护士不知晓多管采集时的正确试管顺序。5 正确掌握各类血标本的混匀方法。采血管上下颠倒180°后为混匀1次,采全血标本时,需注意抗凝,采血后应立即轻轻颠倒5-10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采血清标本时,不可用力摇动,以免红细胞破裂溶血。

6 对于采血困难患者的正确处理方式是热敷采血点上方或嘱患者反复握拳。

因为上述措施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静脉充盈,易于穿刺。不宜拍打手臂或推压采血点上方(文献调查显示约23-40%左右的护士采取这种方式)。上述方法会造成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浆成分及血管壁压力改变,容易引起淤血,静脉扩张,从而影响某些指标的检验结果。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4)

三 采血后正确按压及处理用物

1 采血后先拔针后按压,这样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淤血。按压时应顺着血管的方向按压。普通患者和凝血障碍患者的按压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采血前了解患者前期凝血检验结果的意义所在。

2 废弃采血针或针头应一次性弃于锐器盒,避免二次分拣。据文献调查:某医院47.92%的护理人员甚至仍然双手配合拆卸采血装置后丢弃。在临床采血工作中,大部分护理人员还是都有在不同采血环节中被不同的针具刺伤的经历,在静脉采血后整理垃圾用物时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为 48.90%。

总之,护理人员是确保静脉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正确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采集后处理。每家医院都有明确的血标本采集流程和操作标准。但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采血培训并考核也是每个护理管理者的责任。

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关于静脉采血那些事)(5)

案例中护士长针对本科室出现问题,科务会上应及时进行静脉采血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培训,如针对静脉血管的解剖、静脉采血器具的选择、静脉采血并发症和预防、药物因素对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相关不良事件的防范等,既贴近临床又具有实用性,才能提高所有护理人员对静脉采血规范操作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48-851.

[2] 陈岚,金静芬.留置静脉针联合采血器采血血标本溶血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39-742.

[3] 曹秋君,吴燕.预防静脉血液标本溶血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8):1000-1004.

[4] 何为,陈惠超,董欣欣.广东省10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操作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18,25(6):41-44.

[5] 章琼芝,许婷婷,陈贝,郑凤敏,周云仙.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静脉采血知识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639-1640.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和微信公众号(cjmn2015

欢迎您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