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是怎么逆袭的(从宁戚转正看齐桓公的用人技巧)

齐国攻打宋国,齐桓公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先行管仲军出临淄南门,约行三十余里看到一个穿着破衣服,带着破斗笠光着脚的人在山下放牛此人敲着牛角唱歌管仲感觉这个人不平凡,让人用酒食慰问他这个人吃完,说要见管仲使者说管仲的车已经过去了,这个人请使者转告管仲一句话:“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车,把这句话告诉管仲管仲很茫然,不知道什么意思,问身边的妾婧婧说:“妾听说古诗《白水》说:‘浩浩白水,儵儵(shū 光彩鲜明)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大概是想当官了”于是管仲便让停车,招人把这个人召唤过来这个人过来见管仲,长揖不拜管仲问他的姓名,知道他卫国人,叫宁戚听说管仲礼遇贤士,所以到了齐国因为无法见到管仲所以暂时为别人放牛管仲和他询问时事,宁戚都应对如流管仲很感叹他的才能,为宁戚写了推荐书,请他在这等后面齐桓公的大部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齐桓公是怎么逆袭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桓公是怎么逆袭的(从宁戚转正看齐桓公的用人技巧)

齐桓公是怎么逆袭的

齐国攻打宋国,齐桓公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先行。管仲军出临淄南门,约行三十余里看到一个穿着破衣服,带着破斗笠光着脚的人在山下放牛。此人敲着牛角唱歌。管仲感觉这个人不平凡,让人用酒食慰问他。这个人吃完,说要见管仲。使者说管仲的车已经过去了,这个人请使者转告管仲一句话:“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车,把这句话告诉管仲。管仲很茫然,不知道什么意思,问身边的妾婧。婧说:“妾听说古诗《白水》说:‘浩浩白水,儵儵(shū 光彩鲜明)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大概是想当官了。”于是管仲便让停车,招人把这个人召唤过来。这个人过来见管仲,长揖不拜。管仲问他的姓名,知道他卫国人,叫宁戚。听说管仲礼遇贤士,所以到了齐国。因为无法见到管仲所以暂时为别人放牛。管仲和他询问时事,宁戚都应对如流。管仲很感叹他的才能,为宁戚写了推荐书,请他在这等后面齐桓公的大部队。

齐桓公的大军三日后才到。宁戚依旧穿着破衣服,带着破斗笠光着脚在路边放牛。等桓公乘的舆快到时,宁戚就敲牛角而唱歌:“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听到后觉得很惊讶,命人把宁戚带到车前,问其姓名居处。桓公说:“你一个放牛的,为什么讥讽朝政?”宁戚说:“我就是个平民百姓,怎么敢讥讽朝政?”桓公说:“当今周天子在上,我率诸侯都臣服,百姓安居乐业,草木都欣欣向荣,在尧舜时期也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不是讥刺是什么?”宁戚说:“臣是个平民,没有见过之前尧舜时期。但听说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现在朝廷纪纲不振,教化不行,还能说是所谓尧舜的时期,我不太明白。我又听说尧舜之世,百官都很清正而诸侯都臣服,天下安定,言而有信,不怒而威。现在你打算攻打宋国,又劫持鲁国会盟。用兵不息,让百姓疲惫穷苦,你说百姓安居乐业,我也不明白。我又听说尧禅位给舜而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舜不想得王位自己躲起来又被百姓迎回来,最后不得已才即位。现在你杀了自己的哥哥得到王位,假借天子来号令诸侯,你自己怎么能自比尧舜?”桓公大怒要杀他,宁戚神色不变,仰天叹:“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与之为三矣!”隰朋说:“此人见权势不攀附,见威胁不害怕,不是寻常人,请大王赦免!”桓公突然醒悟,命令释放宁戚。宁戚于是拿出管仲的推荐信给桓公,桓公拆开一看:“臣奉命出师,行至峱山,得卫人宁戚。此人非牧竖者流,乃当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辅。若弃之使见用于邻国,则齐悔无及矣!”

桓公大喜:“先生既有仲父的推荐书,怎么不早点给我?”宁戚说:“臣听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大王您如果厌恶直言喜欢谄媚,对我发怒,那我宁死也不拿出相国之书。”桓公大悦,命令后车载上宁戚一起走。

晚上,安营扎寨后,桓公命人点亮火光,着急去找衣冠。侍从问:“大王找衣冠,是要封宁戚吗?”桓公说是。侍从说:“卫国离咱们齐国不远,不如找人去卫国打听下,如果这个人真的有能耐再封赏不晚。”桓公说:“此人生性廓达,不拘小节,恐怕在卫国会有小的过错。我知道了,封赏他就不好,放弃他又太可惜!”于是在灯火之下,封宁戚为大夫,让他使与管仲一起参国政。

宁戚随后只身入宋,说服宋公,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宋国臣服于齐国。官至大司田后,推广使用铁铧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齐桓公管仲外出征战时,宁戚就留守后方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

齐桓公能成就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业,内外兼修。明君能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无管仲巧遇宁戚,停车谈论,就无之后和桓公的见面。管仲对求贤渴望和人才的敏感度超强。一代贤相实至名归。

如无隰朋在桓公盛怒时的谏阻,可能宁戚会死于桓公刀下。隰朋处事周全,思虑缜密,敢于直谏。

桓公气量恢弘,识才用才,不拘常理,有了无数人才的相佐,才有了霸主第一的地位。

不求全责备,扬人所长,避人之短,补人之不足,是用人者的艺术。

秦孝公不惜“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求贤令》得到的商鞅,商鞅刻薄贪暴,私德不好。而商鞅兴秦图强,开启一统华夏的强秦时代。

陈平盗嫂受金,在刘邦麾下,离间项羽范增,巧解白登之围,诛诸吕立汉文帝。都是不世之功。

曹操“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拉开大魏的人才争夺战,在三国竞争中占尽先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