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

山西的古建之多,在全国肯定排在前列。晋东南的古建,尤以浊漳河的沿岸最为精彩。沿着山西境内的浊漳河,古时的庙宇建筑东西向的一路排开,唐宋元明清,皆入眼中来。

跟着浊漳河拐弯往东,不出几里就到了平顺县实会村的大云院。此处地势很高,车离开河边上来还得盘旋好几道。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1)

大云院身处群山怀抱之中,一看便是风水宝地。从高处俯瞰,龙耳山的九条支脉好像九条巨龙从三面环抱而来,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圆环,圆环的正中有一座小山丘仿佛一颗硕大的宝珠,大云院就座落在这颗“宝珠”下,因而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里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

好风水并未给大云院带来千年好运,始建于五代的大云院,在北宋鼎盛时期有殿堂百余间,但朝代更迭,历久年长,累有毁坏。在明代时,一场大山洪暴发,冲毁了大云院几乎所有建筑。但是,有如神助,大云院的千年主殿却自始至终,毫发未伤。现存山门,天王殿,后殿及两庑,均是清代建筑。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2)

短短五十多年的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建筑保存到今天的很少。山西留下了三座属于这个时代的建筑,除了大云院,还有龙门寺和平遥的镇国寺,成为山西这座“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中弥足珍贵的藏品。

留存下的大云院正殿,在院正中近两米高的平台之上,殿身三大间,单檐,平面近方形,殿宇开间大,出檐深远,正面看如两翼齐伸,给人以雄壮稳定之感,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3)

大殿的正面设门窗,背面正中也有门道通行。殿体主要靠八根立柱支撑,墙壁并不支撑殿顶的重量,只起遮蔽的作用,具有我国古建“墙倒屋不塌”这一特色。此殿的驼峰斗拱都无雕饰,只是形制各异,排列参差,既有承托作用,又有装饰意味。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4)

大殿东侧墙壁绘有全国仅存的五代寺观壁画,描绘的是《维摩诘经变》,一幅祥和的西方净土世界,八个伎乐天奏乐起舞,两侧是观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上部有祥云和天宫楼阁。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5)

虽然壁画已残损不堪,但仍可以看到面相丰腴、神态生动的人物,线条也极为飘逸,与敦煌石窟中的晚唐、五代壁画相似,在绘制技法上承袭了晚唐时期“焦墨薄彩”的风格,并在重要部位施以沥粉贴金。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6)

大云院寺外西南角,有一座玲珑的石塔,这座塔因泥沙掩埋,原来只有两层露在地表,大部分埋于地下,近几年经人挖掘才重见天日,下面几层保护得出奇完好。塔身为青石雕成,中间一层有佛龛,龛门两侧雕有龙纹,其余几面雕有神态逼真的力士浮雕。在它的下一层有生动的演奏、歌舞场面的浮雕,从其中人物的服饰来看,并不象是汉族人。这座塔上未见文字,也尚未见到其它资料,但从浮雕中人物及泥沙掩埋情况推断,可能与正殿建造年代相近。

修复洞窑中的壁画原神(南太行中的大云院)(7)

历经千年,大云院几度兴衰,惟独大佛殿古貌仍旧,原构依然,彰显出苍劲宏伟的雄姿。从仅存的壁画上那优雅的绛红与青绿,能感觉到一股尘封已久的华丽气息扑面而来。#走吧,自驾去旅行!# #走吧自驾去旅行#@走吧自驾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