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

昨天,我们在书中读了三个人,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哲学。

有点压抑,有点沉重。

今天,我们换个话题,来看看《儒林外史》中,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

1、才子佳人成怨偶

蘧家是名副其实的名士世家。

蘧祐、蘧景玉、蘧公孙,祖孙三代名士。

祖父蘧祐,进士出身,曾任江西太守。

蘧太守,做官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日里,官衙里所听到的尽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辞官回乡时,也只是“装着半船书画”而已。

父亲蘧景玉,也是一位名士。

他曾经在山东给范进做过幕僚。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范进被派去山东做学道。周进拜托他关照一下自己以前的学生——荀玫。

但是,范进就是找不到荀玫的卷子。

蘧景玉就给范进说了个笑话:

数年前有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寓所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就记在了心里,到后点了三年的差回来,对何景明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吧。”

但是,范进也不知道苏轼是什么人:

“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就不好意思了。”

当时那个社会,懂八股的人多,真正文采风流的人罕见。

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1)

蘧公孙,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清高和学问。

但是,这人有一个弱点,就是好名!

蘧祐因为儿子早逝,所以对孙子的教育比较宽松。

蘧公孙,小的时候,做的诗文。蘧祐都会拿出去展示,。

这使得蘧公孙年少成名。

真正使蘧公孙声名大噪的,全得益于王惠。

就是那个在寺庙里,吃了一地鸡骨头,害得周进扫了一早上的王举人。

王惠是接替蘧祐的江西太守。

原来的“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也被王惠的“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代替了。

因为严苛,王惠被誉为“江西第一能员”。

可是讽刺的是,王惠在宁王叛乱中,竟然投降了反贼。

宁王事败,王惠逃亡。在路上,王惠遇到了蘧公孙。

蘧公孙接济了王惠,作为回报,王惠交给蘧公孙一个枕箱。

枕箱里装的有《高青邱集诗话》,是海内孤本。

蘧公孙动了歪心思:将孤本重新刻印,并注上自己的名字。

蘧祐知道了,也没有点破。

自此,大家更是仰慕蘧公孙少年得名。

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2)

这样的名声,传到鲁翰林的耳朵里。

鲁翰林一心想招蘧公孙为婿。

这个鲁翰林,是个醉心八股的成功人士。

奈何,只有一个女儿,无人继承。

所以,从小就把女儿当成儿子来教导。

教的这位鲁小姐只学“四书”“五经”,只热衷做八股。

鲁小姐的才学到了什么地步呢?

鲁翰林说:

“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

结婚之初,她见蘧公孙并不看书,心中虽然讶异,但是又不好意思问。

有一天,鲁小姐忍不住了,写了“身修而后家齐”,叫丫鬟转交给蘧公孙。

让他做一篇八股。

谁知蘧公孙,只是淡淡一笑:

“我于此事,并不在行。况到尊府,未经满月。要做两件雅事,这样的俗事,还不耐烦做哩!”

八股,在蘧公孙看来只是俗事。

这对鲁小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鲁小姐埋怨父亲误了她的终生。

鲁翰林也是懊悔不已。

每当鲁小姐劝蘧公孙用心进学,蘧公孙都要说她俗气。

从此,夫妻貌合神离,形同陌路。

蘧公孙跟着一帮假名士,盼望着混出大名气。

鲁小姐专心在家,教导儿子,盼望儿子能达成自己的夙愿。

本来,这一对在古代才子佳人的小说里,是完美的结合。

但是,一个好名,一个好八股。

三观不合,注定是个悲剧。

2、钢铁奇女子

与鲁小姐醉心八股不同,沈琼枝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但她并不迂腐。

沈琼枝的父亲,沈大年,是个贡生,以教书为生。

在父亲的教导下,沈琼枝也是知书达礼。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沈琼枝出场。

沈琼枝是由父亲送往扬州宋府,嫁与盐商宋为富。

父女二人到了扬州,宋为富态度傲慢。只叫接沈琼枝过府,安排沈大年在客店住下。

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3)

沈大年觉察出不妥,但是沈琼枝却很冷静。

她跟着仆人们进了府,一直走到大厅坐下:

“请你们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抬来,岂做娶妻的一般光景?”

沈琼枝的一番慷慨陈词,震动了宋为富。

他干脆将沈琼枝软禁了起来。

沈大年要告宋为富,哪知县令已被收买。沈大年告状不成,被押回常州。

眼看就要吃大亏了,可机智的沈姑娘却将自己打扮成老妈子的模样,买通了丫鬟。

从后门溜了。

恐怕回家会遭耻笑,沈琼枝就到了南京,以卖诗文为生。

本来是自食其力的事,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别有用心的勾当。

甚至有人谣传:沈琼枝是一个倚门娼妇。

有些浪荡子干脆就借诗文为名,上门狎亵。

都被沈琼枝给骂了出来。

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4)

这天,沈琼枝又将两个登徒子赶了出来,这一幕让杜少卿和武书看见了。

杜少卿敬重沈琼枝的为人,沈琼枝也是从父亲口中早就慕名杜少卿。

两人相谈甚欢。沈琼枝又去找了杜少卿的夫人,倾吐心事。

知道了事情原委的杜少卿,是这样评价沈琼枝:

“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敬的极了!”

这一句话,让多少自命不凡的大男人汗颜!

最后,在杜少卿的帮助下,沈琼枝被押解江都县,获得了自由。

沈琼枝饱读诗书,却不迂腐。

她听命父亲,但有果敢有主见。

宋为富,富贵奢华,沈琼枝并不看中,她追求的是人格的独立。

喜欢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沈琼枝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人可以抵上一支队伍!

儒林外史1-4回摘抄笔记(才子佳人有奇事)(5)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命运不是自己能掌控的。鲁小姐和沈琼枝都出生书香门第,但是境遇却天差万别。

表面上,看起来鲁小姐嫁了如意郎君,生了儿子,家庭圆满。

实际上,她却被八股这个无形的枷死死箍住,不能自由呼吸。

沈琼枝,看似与豪门失之交臂,但她却赢得了人格的独自。

她活得自由自在,连男子都自叹不如。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沈琼枝做到了,我羡慕她。

祝愿每位女性都能找到自我,活得自由自在!

如此,最好!

好了,今天才子佳人的故事,就先告一段落。

明天,我们继续《儒林外史》第四部分:那些年,南京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