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

歌唱家李谷一与姜昆在舞台上长的那一段"刘海哥、胡大姐"让花鼓戏这一偏小众的戏种走入了全国人民的视线,而前几年,当红艺人张艺兴在综艺《天籁之战》中,颠覆了传统改编的《刘海砍樵》,又让这段尘封已久属于花鼓戏的记忆重新打开。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1)

花鼓戏表演现场

花鼓戏这种传统剧种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年轻一代的湖南人可以说几乎没有正经听过一次完整的花鼓戏演出,但是上至七老八十,下到三岁幼儿,每一位都能唱一句"刘海哥、胡大姐"。这一蕴含了湖南地方特色的艺术已经扎根于我们每一位湖南人的血脉中,所以今天,我想来和大家侃侃这曾经名扬天下的花鼓戏,来重新回顾一下我们湖南人最珍贵的文化瑰宝。

湖南文化瑰宝——花鼓戏

花鼓戏形成于清朝,一般在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等地流传,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的一种。

花鼓戏也是全国戏曲剧种同名最多的剧种,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份都有同名剧种。这是因为最初的花鼓戏随着艺人在各地实践、演出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一般情况下特指湖南花鼓戏,因为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且影响最大。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2)

花鼓戏表演现场

而湖南花鼓戏又可以按照地区可以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及永州花鼓戏六个流派,一般对外统称为湖南花鼓戏。20世纪中叶,不同路数的花鼓戏开始合并,最终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并发展出了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语言生动幽默、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长沙花鼓戏,由此开始,花鼓戏开始步入自己的黄金时代。现如今流传最广的"刘海哥、胡大姐"便出于长沙花鼓戏流派中的经典剧目《刘海砍樵》。

走出国门的湖南花鼓戏

《刘海砍樵》是花鼓戏中最广为流传的代表之作,讲述的是刘海母子俩与山上修炼多年的狐狸精智斗妖怪金蟾的故事。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3)

《刘海砍樵》剧照

《刘海砍樵》当时在湖南城乡各演出队都是最盛行的剧本。后来,李谷一老师在1984年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时,唱了那么一句,随即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湖南还有这么一出幽默又明快的花鼓戏唱段。

很多人不知道,《刘海砍樵》其实还曾走出国门,赴美演出过。1981年,美籍华人刘延芳先生曾在长沙观看《刘海砍樵》,回到美国后便发出正式邀请函,邀请演出团前往美国演出,并邀请东方文化专家戈登夫人前往湖南提出剧本修改意见。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4)

《刘海砍樵》表演现场

为了适应美国人的观剧习惯,《刘海砍樵》在演出形式上做了较大改动,为了方便美国人了解剧情,字幕也打出了中、英两种语言。还删剪了一些叙事、交代清洁的唱段,增强了舞蹈成份,甚至运用了川剧变脸特效。

修改后的《刘海砍樵》观赏性大大提高,剧情也变得更动人,因此,这一场花鼓戏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演出,在美国反响极好,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也为湖南戏曲走出国门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的湖南花鼓戏

据1981年统计,仅湖南省就有54个花鼓戏剧团,湖北的天沔地区就有5个花鼓戏剧团。不仅剧团甚多,名角辈出,而且在许多地方都出现过"三里五台"的景象和台上唱、台下和的生动场面

可是近年来,随着电视电影等影视节目的兴起,花鼓戏这一蕴含了各地乡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渐渐地没落了。或许湖南各地的年轻人还会凭着小时候的记忆唱上那么一句《刘海砍樵》,但已经没有人能够静下心去听这么一场花鼓戏演出了。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5)

去年,当红艺人张艺兴在音乐类综艺《天籁之战》中对《刘海砍樵》的改编,让花鼓戏又重新走入了大家的视线。

不过好景不长,花鼓戏还是随着节目的闭幕而被大家淡忘了。为了保护及传承传统文化,省花鼓剧院也曾做出各种尝试,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花鼓戏这一文化瑰宝该如何发展、如何传承下去,还是一个大问题。

十年前的湖南花鼓戏(花鼓戏也曾走出国门)(6)

不管怎么说,文化始终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弘扬及保护花鼓戏这一地方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湖南人自己的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