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世界大战)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极世界在这个多极世界里,既有实力强大的西方列强,也有一批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多极世界里,最具影响的战争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9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1919年5月3日,英国和法国也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这是两个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1919年5月3日之前,两国均处于中立地位,而这次战争一开始就爆发在欧洲战场上;由于这场战争双方都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军事强权集团,并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国家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成为最先爆发战争的国家此后,在一战时期,德国便成了战争中与英法等国争夺并最终战胜的主要对手;在二战时期,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等国继续保持了中立与合作态度,并开始进行各种反战措施;但由于美国等国对德国的帮助有限,两国最终不得不于1941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极世界。在这个多极世界里,既有实力强大的西方列强,也有一批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多极世界里,最具影响的战争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9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1919年5月3日,英国和法国也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这是两个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1919年5月3日之前,两国均处于中立地位,而这次战争一开始就爆发在欧洲战场上;由于这场战争双方都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军事强权集团,并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国家被卷入了这场战争,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德国成为最先爆发战争的国家。此后,在一战时期,德国便成了战争中与英法等国争夺并最终战胜的主要对手;在二战时期,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等国继续保持了中立与合作态度,并开始进行各种反战措施;但由于美国等国对德国的帮助有限,两国最终不得不于1941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一、背景

1918年10月10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成功后,俄国苏维埃政府代表布尔什维克加冕典礼上宣布苏维埃政权独立;1919年2月3日,俄国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加冕典礼;1920年11月9日,俄国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1920年12月14日,英国和法国也在莫斯科举行加冕典礼,由此拉开了两个世界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的序幕。1919年5月3日,双方开始交战。两场战争的开始都有着自己复杂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战前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得到解除,而且欧洲各国均已认识到,只要德国不放弃对自己的领土上的一切占领行动,德国就可以成为战胜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国际上,由于英法等国试图保护本国利益而被迫参战,最终迫使两个战胜国走上了不平等条约体系下寻求解决问题的道路;而1914年1月2日第一阶段“不平等条约”被撤销后,英法等国又开始谋求自己的独占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三个方面:一、一战:1918年10月10日至1918年12月12日是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二、一战:1914年12月8日一战爆发后双方均保持中立政策。

1、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1914年12月8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英法两国都采取了积极的抵抗政策。1914年12月12日,拿破仑三世将奥地利从法国手中驱逐出去;1914年1月22日,奥匈帝国灭亡;1914年2月28日,法军占领卢森堡、荷属东印度、缅甸和锡兰,以及被占领的摩洛哥。至此,以奥地利为代表的英法两国对德意志各协约国进行了战争,结果造成了以奥匈帝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的灭亡。1918年4月4日,英国对外事务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由于协约国的行动,已经将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引到欧洲”,“如果德国对欧洲大陆发动战争,则必将使这些国家成为战败国”。同年4月25日,奥匈帝国宣布对德宣战;10月10日是俄奥第一次联合反德战争的开始。1918年12月8日,协约国又发动了1918年第二次联合反德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8年至192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多,双方投入军队人数达10亿人,伤亡人数近1100万人。到1932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退出战后的不平等条约以协约国形式重新成立并签订《凡尔赛和约》,英法德意四国获得在战争中的绝对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6月德国吞并了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等省份。希特勒于1939年9月22日向柏林发起全面进攻。1940年1月26日德国攻占意大利南部和西班牙中部城市那不勒斯城,控制了南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整个西班牙、荷兰和卢森堡。1940年2月2日至3日德国在莫斯科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战略目标是从北向南占领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然后转而进攻苏联。1942年7月8日,德意日签署《德意军事同盟条约》和《德法意日英意法四国国防互助协定》两大条约后德国于1943年9月30日对西德宣战并占领了柏林;同盟国同轴心国集团共同对日本实施军事压力,迫使日本帝国军国主义在1945年9月27日的冲绳战役中投降。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1917年1月11日,德军统帅部向柏林下达投降命令。盟军在柏林登陆,德军迅速溃败。次日开始英法德意意等国先后投降,战局开始好转,但德军占领地区仍持续扩大。至1943年底德军已攻占了西欧主要城市及其他主要战场,战略主动权已完全丧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达27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日本、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历史上最大的国际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8年10月-11月;第二阶段是1945年4月-7月。

二、主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美国家以及世界各国受到了巨大的危害,但对其他地区则没有影响。首先,这是由它发生在欧洲大陆上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引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破坏了欧洲大陆上的各国间的和平、经济和技术合作,从而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更多欧美国家卷入到反战运动之中,严重破坏了欧美国家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使这些国家陷入孤立状态并最终走向灭亡;第三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意识到和平对于维护欧洲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使欧洲各国寻求新的独立和民主的可能;第五次世界大战使得欧美各国对其采取支持态度,从而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1、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破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首先,战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财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看,欧盟和北约等经济组织都比之前更为强大,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过大的影响,这些组织都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统一。其次,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对联盟的机构建设形成严重影响。虽然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欧洲各国普遍建立起联合内阁制度,但这种联合内阁制度与政治实体相比还是很不够。随着经济一体化逐渐被政治一体化所取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逐步破裂。

2、欧洲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打击,特别是在1914年第一任首相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后,其国内政治经济体系遭到了破坏,从而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在欧洲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力量,同时也使更多的国家卷入到反战运动之中。

一战结束后,德国政府对战败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从1914年6月起对其进行“经济禁运”,到1917年5月实行了对英贸易保护等。在一战期间,德国对英国采取了经济禁运措施;但同时也采取了许多其他经济手段来限制英舰通过远东地区。一战期间英国不仅取消了向协约国租借南奥塞梯和马耳他的特权以及限制俄国从沙皇政府获得的经济特权等,而且还利用其资源来限制其他与协约国签订新合约的国家的石油开采权利。因此在一战结束后英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而随着一战结束后英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导致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也十分严重。随着德战争的爆发,英国的军费开支不断增加。1917年12月19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不久后,英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当时英国的军费开支大约为430亿英镑(折合成今天的1600亿美元)。而到1919年8月英国军费开支总额已达到了2500亿英镑。这使得后来德国成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

三、历史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损失了上百万的生命,世界陷入空前的混乱与战争中。这场战争不仅使世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政治稳定的重要原因。虽然最终仍以美国与苏联为胜利者而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已经走向了一个“和平时期”;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部分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发动了侵略战争;尽管战争的结果是人类的共同灾难且造成了巨大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已经走向了一个“和平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和大规模军备竞赛的结果。从一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欧洲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而与此同时,美国与苏联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并向其他一些国家扩张其实力以对抗西方发达国家。

1、美国及其盟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对抗之中,并最终成为法西斯主义的首要势力。美国通过多种方式对欧洲各国实施侵略政策:一是美国积极向德国提供军事援助,并通过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而获得相关的技术。美国还支持欧洲国家通过“欧洲联盟”共同对付法西斯国家。二是美国派遣大量美军前往欧洲国家参战。三是美国积极与盟国一道,积极参与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在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美国积极参与到国际政治当中,并为轴心国的失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战争后期美国开始动摇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2、苏联

二战结束后,苏联实力明显增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几乎与美国不相上下。同时,由于苏联的强大国内政治影响,导致了其国内矛盾加剧和对外政策的转变。1945年10月27日苏联政府发表“关于和平条件下的共同纲领”,但此后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太大变化。随着冷战的持续激化和欧洲形势的急剧恶化使苏联感到有必要重新调整外交政策。于是,到了1946年苏联便积极寻求同美国进行“政治谈判”并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途径。然而,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也只能在口头上承认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不公平的,并通过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即《美苏互不侵犯条约》)来限制美国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略冲突的发生;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已不再允许这样的发展,所以最终苏联还是没有阻止美国与其进行世界霸权争夺。

3、中国

在中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向轴心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情况一直是美国所极力避免的。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正在蔓延,另一方面美国对华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美国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欧洲与日本地区。二战中的中美两个大国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实力对比呈现出了显著的对比。从总体上看,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力量远大于欧洲与日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在二战之后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而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则有所上升。对中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场是中国南方的主战场以及新四军的江南游击根据地;中国南方根据地因新四军的开辟及配合而成为主要的战场之一;华中根据地则主要是由新四军统一指挥华中抗日军民进行游击战;华东根据地则主要是由华东野战军所辖的国民党军队组成的华南新四军在华南地区的作战行动。

4、其他国家

苏联成为当时的世界霸主的同时,日本和朝鲜半岛其他国家也在加紧进行侵略活动,美国也通过各种途径向这些国家扩张力量。在日本入侵朝鲜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日本侵略朝鲜是对日本本国利益和未来发展最大的破坏和威胁。”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1946年6月21日至25日美国对日本宣战,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加战败国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美国以自己在全球多个重要地区的利益为基础组建所谓“国际警察”,并与苏联和中国建立军事联盟关系。1950年1月1日起美国将原属法国和丹麦的部分领土划入北美洲,1960年4月1日北美联邦建立后又将原属墨西哥的部分领土划入了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半岛;同时将中国列入其安全关切名单。1950年6月6日与1953年2月14日至2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菲律宾海域突袭马尼拉港,摧毁了中国海军的一个航母战斗群以及两艘驱逐舰;之后又入侵印尼首都雅加达。1953年3月18日上午11时23分左右,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菲律宾马尼拉登陆袭击菲律宾巴拉望岛海岸警卫队的一艘护卫舰"艾托阿克"号后开始登陆行动。在接下来的7天里,美军一直没有放弃攻击马尼拉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