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

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1)

一般提起邵雍,基本上大家都会想起梅花易数,想起邵雍是一位非常神奇的预测高手。少有人知道,其实邵雍的道学成就是很高的,他的术与他的道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邵雍的眼中,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本文带领大家走进邵雍的世界,看看在这位易学大师的心目中,所谓的修道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先看邵雍说的一句话:

人之为道,当至于鬼神不能窥处,是为至矣。

也就是说,一个人学道,什么样才能算是修到了极致呢?邵雍说必须达到“鬼神不能窥处”,那么这个“鬼神不能窥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看邵雍的另外一句话:

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此君子所以慎独也。

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2)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善恶,如果仅仅停留在念头上,别人是不知道的。必须是通过说话或者行为表现出来,他人才能知道;然而这是相对于人来说的,相对于鬼神,我们人一旦起心动念,鬼神就已经知道。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先贤才教导大家要慎独。晚清重臣曾国藩甚至认为,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儒家虽然讲“不知生,焉知死”,其实内在是非常敬鬼神的,所谓的敬天,其实这个“天”包括的是一切生灵。曾国藩遗嘱的最后一条,教导子孙每日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等,要与每日所作的劳动相称。

如果不相称的话,鬼神不许,必不能久。如果相称的话,虽然大富大贵,他人嫉妒,鬼神却是默许的。可见,我们人虽然没有必要追求那些玄之又玄的事,但内心却要有一种敬鬼神的态度,这也是一种主敬。

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3)

那么如果慎独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会有什么效果呢?邵雍说:

潜天潜地,不行而至,不为阴阳之所摄者,神也。

邵雍说,神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不行而至,而且这个东西是不受阴阳二气约束的。这个地方,很类似于佛家所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就是说我们普通人都为阴阳五行之气所生,天生天杀,如果没有得道,会一直活在阴阳五行生克之患中。

写到这,我想起了佛家的那个民间小故事:

过去有一位大和尚修行非常用功,渐渐的连皇帝都知道了,于是皇帝送了他一个紫金钵。这个和尚对紫金钵爱不释手,这一念欣喜,贪欲便上来了。

和尚大限将近的时候,他已经提前知晓。便在黑白无常到来之前,先入了空定。结果黑白无常找不到他。不过黑白无常后来打听到,这个和尚特别喜欢皇帝赏赐的紫金钵。

于是黑白无常找出紫金钵,拿那个引磬狠狠的敲了一下。这一敲,把和尚的贪心给激发了出来,于是渐渐现出了原形。

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4)

对这个故事,我们不必较真,可以当寓言看。和尚如果没有贪恋那个紫金钵,黑白无常即使敲引磬也没用。然而和尚在皇帝赏赐的那一刻就生了贪心,这一念种下去的刹那,和尚慎独的功夫没到家,没有觉知到。结果入空定时,黑白无常一敲引磬,贪恋就出来,贪恋一出来,鬼神便可见之。

贪恋升起后,黑白无常可以捉拿到和尚,寓意就是邵雍说的“被阴阳之所摄”,鬼神可以窥见,就不出阴阳所摄。那如何不受阴阳约束呢?答案就是上面所说的慎独。邵雍说:

人之神,即天地之神,人之自欺,所以欺天地,可不戒哉!

儒道九个境界分别是 什么是学道的最高境界(5)

我们以为内在的念头没人看到,可以任意造作,或者一个人作恶,以为没人发现,实际上抬头三尺有神明,怎能不慎独?写到这里,学佛的朋友可能就会发现,这种时时守护起心动念的功夫非常类似于佛法中的“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唯有时时慎独,或者觉知,才能不为内在七情六欲所困。

王阳明也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其实也是要人时时守护好自己的心,不让它放逸。一旦放逸,各种欲望便开始不知不觉的萌发出来,而我们却不自知。最后,大家再看一看邵雍的一首诗,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诸口。神莫得而窥,人莫得而咎。

君子贵慎独,上不愧屋漏。人神亦吾心,口自处其后。

可见慎独的功夫有多么重要!所以,邵雍心中修道的境界,根本还是要从慎独、主敬的功夫做起,这也是曾国藩遗嘱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有了慎独和主敬的功夫,能“神莫得而窥”,才能说学道有成。

————本文参考了阎修篆先生的《皇极经世书今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