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围魏救赵的典故)

在新乡这块热土上发生了很多故事典故,其中围魏救赵的成语就是在这路发生的: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围魏救赵的典故)(1)

批亢捣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战国策·卷八》:“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围魏救赵的典故)(2)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今长垣西北。1991年版《长垣县志·大事记》有记载。

围魏救赵的历史事件(围魏救赵的典故)(3)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庞涓率领500战车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今长垣西北),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批亢捣虚”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