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北京必去地方(去过一回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

作者 | 胡马鲜卑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想不到我竟也去过一回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至于这篇行记,却拖了十多年之久方始动笔,也实在太懒了些。查阅当时日记,我是2004年4月10日清晨和同事乘大巴去南京禄口机场,上午9点30分的飞机。初上飞机,不由得这里瞅瞅,那儿看看,摸摸座椅、扶手,有点陈奂生进城的感觉。尚在新奇中,飞机起飞了,上升的那刻,小心脏真受不了,似坐过山车一般。幸亏仅是瞬间,很快就适应了。我的座位不临窗,没有更多机会俯览天际美景,只觉得窗外尽是茫茫一片。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空姐推着小车来了,车里满是饮料水果点心。她很有礼貌地问大家需要点什么,我没客气,点了香蕉、饮料、面包,邻座的老哥以为收费,没要。我用手肘捣了捣他,悄悄地说,免费的,他这才点了一份跟我差不多的餐饮。上午11点左右至北京,空中飞行,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像做梦一样,这么快到了,好神奇啊。记得从家中出发的时候,天还下着绵绵细雨,春雨里的江南,着实有些凉意。没想到北京却是艳阳高照,南北气候仿佛颠倒,真热,难道北京春天已经过去,是到了夏天吗?下午行程有天坛、纪晓岚纪念堂、北海、景山,第一站是天坛。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内,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代表了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我试了回音壁,没有听到回音,可能是人多且杂,或是自己未修炼成武学高深境界“传音入密”内功的缘故吧。出了天坛,下一个景点是纪晓岚纪念堂。纪晓岚,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你也许不了解他的历史背景,这不打紧,但充斥影视荧屏的纪晓岚如何斗法和珅和大人,相信连不识字的老人,也会莞尔一笑。荧幕中的纪氏,戏说的成分太多,真实的纪晓岚,不仅是个清官,还是位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心血悉付《四库全书》编撰,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钦佩之余,我也就腆着面孔,跟这位大名人合个影先啦。北海,名镌内心,久仰的了。此海非海也,是一湾很大的湖泊,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在景山西侧、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北海标志性的建筑物,是那座白塔,我独独流连于这一水清清湖泊,是儿时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吗?的确,一直以来,我也想在湖中划着船儿,荡起双桨。可惜,行色匆匆,竟不能够。北海旁边不远处即景山。景山不高,却是一个伤心地—一个王朝、一位帝王的伤心地,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皇帝,在山中一棵老槐树上自缢了。那棵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砍掉,后来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站在古槐下,我想象着当年崇祯帝的心情,不禁感慨万端。王朝兴亡,原不过是一家一姓的更替,谁兴谁亡,总苦了万千百姓。下得景山,第一天行程便结束了。晚上住和平里的喜马拉雅宾馆,好气派的名字,其实,二星级宾馆而已,条件在我看来,很不错了。第二天早起,艳阳依然,天空仍是万里无云。北京人好客,连天气也如此,生怕一旦降雨会影响我们游玩,所以,干脆赏你个阳光普照。实在太热了些,有点生受不起啊。第一站去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皇家消夏游乐地,面积很大,景点也多,难以一一道来。万寿山下,那条长七百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八千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印象深刻。彼时我戴着蓝色休闲帽,留影一张,效仿大众,权当到此一游吧。下午游鼓楼和王府井,两个地点各方面差异极大:一个置身其中,恍如来到数百年前的古代;一个则为极具现代气息的商业街。我宁做一个远观夜色阑珊的寂寞敲钟人,也不愿踟蹰于滚滚红尘里迷失了自己的逐波客。晚上,和一位同事老哥在王府井转悠。途经小吃街,排档飘溢而至的阵阵香气,吃货肚内馋虫,顿时噪动不休,勾引着我俩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走过去。要了羊肉串、鱿鱼串、腊味炒饭、杂啤,一尝之下,太过瘾了!比白天吃的什么北京名吃北京烤鸭,味道好多了。话说这北京烤鸭,也是闻名已久,今天尝了尝,一点感觉也没有,还没有我家附近烤鸭摊上的好吃呢。闻名不如见面,或者我未吃到正宗的北京烤鸭,或者北京烤鸭不对我的胃口,也说不定。总之,离京返回时,我带的土特产里,没有北京烤鸭,想吃烤鸭,不如就近家门口得了。

第一次去北京必去地方(去过一回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1)

第三天,游览三个景点:明十三陵之长陵、长城之居庸关及恭王府。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建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这明成祖朱棣,当初也是一代雄霸之君。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本来继承大统没他什么份,但他不甘心,硬是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自此以后,开始了他的一番宏图远志 :北征残元,南定交趾(越南),又遣郑和下西洋,远交海外诸国,传播中华文明,明王朝在其统治下,势力达到全盛。可是,再英明神武的人,也有老去的一天,朱棣也不例外。当弥留之际的他,卧于病榻,脑海里浮现的,是否还有他的美人和无限江山?也许,他会觉得,帝王,又如何?一切,不过云烟罢了。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想做好汉,长城,是一定要去的。虽然不曾到更具声誉的八达岭,好歹居庸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居庸关,是京北长城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登临古长城,心中激动,可想而知。扶凭城垛,眺望莽莽群山,以及蜿蜒而去的似线长城,仿佛,我也是一位古代关塞戍边战士,豪情顿生。古诗云:“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果然如此。下午,返城里,游恭王府。恭王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它的前身是和珅府第,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园林极尽精巧。说起和珅,相较纪晓岚,可能他的名气更大。这当然不是说他政绩等方面,而是他的贪婪,并且电视剧也替他做了无形的宣传渲染。多的不可胜数的清宫戏,何曾少了这位和大人的身影?此君在历史上,是个大贪官,仗着乾隆老皇帝宠他、护他的短。他本人也会溜须拍马,圆滑之极,用现在的话说,很能吃得开。因为贪的太过头,树敌无数,乾隆帝一驾崩,继位的嘉庆帝,马上把他给开了,不久赐其自尽。民谚云: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真真发了笔不小的横财。后来,和珅府由道光皇帝赐给其第六子恭亲王奕䜣。和珅生前占尽天下财富,将府第建造得极尽富丽辉煌,死后,赤条条一身来去,一口薄棺葬身罢了。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倒让后人捡了便宜。第四天,也是在京的最后一天,去天安门广场、毛泽东纪念馆、故宫。天安门广场非常大,不仅大,尽显庄严肃穆。以为去的早,实际仍来迟了,没有看到升旗仪式,有些小遗憾。接下来,去瞻仰毛泽东他老人家。我手拿一朵白色小花,跟着长长的人流,排队缓缓走进毛泽东纪念馆。虽然瞻仰的人很多很多,但一点也不嘈杂,纪念馆里很安静,几乎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走近了,走近了,看到了,一代伟人,就静静地睡在那里,老人面容很安详,像睡着了似的。终于这么近地看到他老人家了,此刻,无声胜有声,我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离开了毛泽东纪念堂,最后一站,是故宫。来北京如果不去故宫,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因此,故宫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景点,算是压轴吧。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由天安门大门而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宫殿。主殿以黄色为主,其它蓝、紫、黑、翠等色彩,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内廷庭院颇深邃,建筑紧凑。内廷之后是后苑,后苑里有苍松翠柏、玲珑假山,而楼、阁、亭、榭,掩映其间,极为幽美恬静。我漫步着,徘徊着,思绪亦好像穿越,穿越到几百年前,默默地凝望,凝望着紫禁城内,发生的一幕幕悲喜故事。尽管不舍,归期已临。下午,登上返程的火车,匆匆的四天北京之行,结束了。车上很热,我躺在上铺,虽然人极疲倦,却难以入眠,遂杂七杂八地回想这几天的旅程。午夜时分,车至山东德州,停站片刻。窗外,传来一阵阵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小贩叫卖声,隐约听见山东口音在喊:“德州扒鸡,又酥又香的德州扒鸡嘞。”但,怎么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迷蒙?却是我,终于进入沉沉的黑甜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