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

他与陈寅恪、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是李政道、杨振宁、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王淦昌、赵九章、王大珩、彭桓武等等这一连串闪耀科学界的顶尖大师,共同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被他破格选送去美国的,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华罗庚,初中生学历,是他让其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他叫叶企孙,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开创者、首任理学院长,他一生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1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79位国家院士。

在一个兵荒马乱、烽火连天的时代,叶企孙在满地焦土上栽下了稚苗幼果,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出满园春色,结出累累硕果!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中国科学史上这个伯乐正是叶企孙!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1)

叶企孙、潘光旦、张奚若、张子高、陈毅、周培源、吴晗等人合影

01 年少敏而好学

叶企孙,又名鸿眷,字以行,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县唐家弄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叶景澐是清光绪(1884年江南乡试)举人,国学造诣很深,家有藏书近万册。

1898年,这一年,中国的首都北京风云四起,戊戌变法还没掀起浪潮便被扼杀在摇篮中,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1898年,这一年,江苏淮安,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降生,也就是说周恩来总理与叶企孙两人同年出生,同岁!这一年,开国元帅彭德怀和刘少奇同样是在这一年诞生!

同样是这一年,领导中国洋务运动的中央实权人物恭亲王奕䜣病逝,洋务运动核心人物纷纷离去,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这或许是一种交接,标志着中国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孕育而生!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2)

叶企孙

1913年,年仅15岁的叶企孙便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20岁的叶企孙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叶企孙在哈佛大学时,就在著名物理学家杜安指导下,同帕尔默合作,利用X射线连续谱短波限与电子加速电压的关系实验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值。这篇论文于1921年4月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宣读,并在美国光学会月刊及美国科学院汇刊上发表,这是当时用x射线测定h值的最佳实验数据,长期在国际上沿用。1921年以后,叶企孙转向磁学研究,在高压物理学家布里奇曼的实验室中研究流体静压强对铁磁性金属的磁导率的影响,因此于1923年获博士学位。叶企孙于1923年6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即赴英、法、德、荷、比等欧洲国家的大学和物理研究所访问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考察了欧洲高等教育和科研情况。

事情若是按照现有的轨迹发展下去,叶企孙可能会在科技学术领域获得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他却选择了回国教书育人,关于这一选择,我想叶企孙说的一句话,将他的心迹和对祖国的热爱表露无疑:

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年少时在国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少年叶企孙的视野与眼界,举目四望,四周尽是洋人!回首遥望祖国,烽烟四起,积贫积弱,科技荒芜!年少的叶企孙,意气风发,立志报国,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环境和待遇,背起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这一去,便是一生!从青丝到白首,从翩翩少年到垂垂老翁,他将一生奉献给了深爱的祖国!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3)

叶企孙

02 大师们的老师

1924年3月,叶企孙应东南大学物理系主任胡刚复的邀请出任副教授,讲授力学、电子学和近代物理等课程。1925年东南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本科毕业,叶企孙又北上应聘清华学校副教授,在清华学校开始筹办大学本科。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不是几幢大楼就可以称之为大学,必有大师坐镇才行!然而,尴尬的是,刚刚创立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只有叶企孙一名老师,无人可用!于是,叶企孙担任了所有物理学课程的讲授,一个人主讲各门主课,一年级教授普通物理,二年级教授电磁学,三年级教授光学。在上课之余,叶企孙也在为老师的问题四处奔波,请托人情,四处拜访,终于请来了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等名师大家。1929年,清华设文、理、法3个学院,叶企孙当选为理学院院长,这是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同年在叶企孙的邀请下熊庆来、杨武之、张子高、萨本铁等人加入清华理学院,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清华大学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一颗热枕之心付于一生热爱的教育事业,一颗真心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4)

李政道在抗战期间由浙江大学转学到西南联大,却发现叶企孙讲授的电磁学课程自己之前已经学过。为了不浪费时间,他借了高年级的教材在课堂上看。

有一天,叶企孙发现李政道在班上总是低头看书,并未听他讲课,但一提问题却总表现出色。于是叶企孙对李政道格外留意,拿来李政道看的书,发现是毕业年级的课程,叶企孙找李政道谈话:“你能看懂这本教材吗?”

“能,快看完了。”

“你能看懂这本书,还来听我的课,不纯粹是浪费时间吗?”

但是,与此同时叶企孙也观察到李政道的实验课十分薄弱。叶企孙洞察到这一点后,就找李政道谈话说:

“以后有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了,我批准你免课。但是,实验你必须做,绝对不许缺课!”

一天,李政道所在班级进行电磁学考试,考题是叶企孙出的。李政道很快做完了考卷,他认为十拿九稳能得100分,最差也能得95分以上。考试成绩公布时,李政道仅得了83分。叶企孙说:“你看,你的理论成绩我给了58分,满分是60分,这个分数在你们班级应是最高的,但你的实验不行,仅得了25分。把两项成绩加起来,你的考试成绩为83分。”李政道听叶老师这样一说,立即心服口服。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5)

第一排站立者左四叶企孙,左五梅贻琦,下蹲者左六吴有训

1946年春,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教授受政府委托,分别推荐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优秀研究生去美国深造读博士课程,其中物理系有两个名额。吴大猷推荐了已留校任教的朱光亚,还有一个名额没有定下来,就去找叶企孙商议。叶企孙推荐的正是李政道,而李政道当时只是一个19岁的大二学生,一时成为西南联大的重大新闻。叶企孙并没有看走眼。仅仅11年后,李政道就在美国与自己的师兄杨振宁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叶企孙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在清华开展了20余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三度出任物理系主任,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培养起中坚力量。

从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算起,到1938年的十届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他们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中国卫星头号功臣地理学家赵九章,中国原子弹氢弹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彭桓武,中国原子能之父的钱三强和力学家钱伟长,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美誉的才女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中国现代光学技术与工程先驱王大珩、周同庆,世界应用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美国工程院院士戴振铎,中国统计物理奠基人王竹溪,中国受控核聚变装置总设计师李正武,中国卫星测控第一人陈芳允,国际光学最高奖获得者龚祖同,还有理论物理学家张宗燧、胡宁,核物理学家施士元,固体物理学家葛庭燧,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傅承义、秦馨菱。从1933至1939年毕业于清华理学院的学生获院士称号的总计55人,他们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科学发展最根本的力量!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6)

叶企孙的学生们

03 赤子之心

1937年,叶企孙本来正准备出国访问,七七事变的枪炮声却让他选择放弃了这次机会,平津沦陷,清华大学的师生纷纷南下。叶企孙决定留在国内保持科学的火种,积极转移清华大学的重要资料设施,护着学生们进行转移。熊大缜受到叶企孙的影响,同样选择赴德留学的资格,加入了抗日浪潮,而叶企孙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大后方积极为抗日前线的学生提供物资上的援助。

而这份赤子之心,却让叶企孙在70年代遭受不白之冤,含冤入狱,在背负骂名中离开人世。

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复课,1948年底,北平局势风云变幻,解放军逼近北平,国民党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之际,意图从大陆带走大量人才,叶企孙也赫然在列,美国的一家基金研究会也发来邀请函,可以提供一笔研究科学的补助金,用在哈佛大学或者麻省理工开展研究。

然而,这些叶企孙都拒绝了,他说,清华办学本来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国民党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

1977年1月12日,79岁高龄的叶企孙在长期迫害折磨中,陷入弥留之际,在人生最后的时刻,口中仍喃喃自语道:回清华园...

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一代大师离开人世。

1987年,叶企孙冤屈得以洗刷平反,1992年,众多清华校友联名呼吁为叶企孙树立铜像,赵忠尧、王淦昌、杨振宁等127人签名,平均年龄高达72岁。

1999年9月18日,中央隆重表彰研制两弹一星的功臣,23位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人中有9位是叶企孙的学术,2人是他学生的学生,另有2人关系密切。

新中国的13位两弹一星功臣,与叶企孙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师生关系,这些只不过是叶企孙为中国培养科技兴国的栋梁之材的一个集中体现,叶企孙没有子女,却为国家培养了千万英才,叶企孙没有遗产,却为民族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事业功德,老而愈明,死而愈光!正是叶企孙老先生的真实写照。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7)

叶企孙铜像揭幕仪式

04 终章

叶企孙,被誉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为何能够培养出大量的大师,作为一个成功的老师,他的秘诀是啥?

我想有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身学术水平高

叶企孙,本身学贯中西,一代宗师。年少即获美国大家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国首位研究电磁学的科学家。师从实验物理大师布里奇曼,与当时世界一流物理学家同行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高等学校物理研究所等,对其学术水平做了质与量的提升。其美国时同学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叶企孙勤奋好学。

因此叶企孙广博学识为其培养79位院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热忱之心

叶企孙对人才一向是求贤若渴,叶企孙是一位专职提携大师的大师,吴有训是第一位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教授的人,因为叶企孙看中吴有训在美国留学时玩命做实验,短短几个月,做实

验用坏了20 多个X 射线管,并在留美学生中声名鹊起。后得知吴有训要回国完成一项毕其一生才能完成的使命,科学报国并与叶企孙走到一起。叶企孙对吴有训开出了比自己还要高的月薪,并提供了一个令吴有训十分满意的科研环境和实验室。这使得吴有训两年多时间后又一次焕发斗志,短时间内硕果连连,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物理学界的眼球,并作为中国首位在英文外刊《自然周刊》发表文章的科学家。

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华罗庚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不禁连连赞叹,但在教授会上,有关他初中生身份和残疾人身体问题,引发了相当激烈的争论,是叶企孙力排众议,倾力关注,使得华罗庚在适合其创作的环境中发表了许多杂志。同时也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这一切都益于叶企孙的栽培。

第三:因材施教

叶企孙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甚至是考试也根据不同人的学习水平,制定不同的试卷。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汪德熙有个粗心大意的毛病,多年难改。在一次考试的大题上,他原理和计算方法都正确,偏偏粗心写错了一个加号。若是其他老师阅卷,扣除几分就行了,但叶企孙却把整道题的分数都扣掉,还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把汪德熙批评了一通。汪德熙这才感到自己的毛病不是小事,从此下决心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

唯有对每个学生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成材。叶企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恐怕不能不提起他的茶话会的传统了。叶企孙每周都要邀请物理系的学生们到家中聚餐或吃茶点,名日“茶话会”。每到此时,叶企孙都会做出一桌好菜。饱餐一顿之后,泡上一壶香茶,师生谈笑风生,从学习中的困惑到人生的理想无所不谈。四十年间,叶企孙的住所一从清华大学的“北院七号”到北京大学的“镜春园76号”始终是他零距离接触学生,随时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场所。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8)

清华园

说起,中国科学家,大家想起的会是袁隆平、屠呦呦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又或者是于敏、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沙漠中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为着国家的振兴付出青春。

其实,还有像叶企孙这样为着科研教育学者站在这些科学家背后默默付出,用着自己的知识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提供者科学发展的后继力量!

叶企孙,轻轻地走了,却给中国留下了科技发展的薪火,薪火相传,最终燃起如今中国科技发展的汹汹大势,这一切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默默付出!

近期作品链接:

1.看看印度这面镜子,才明白毛泽东的远见

2.印度差在哪,为何大国梦难圆?印度就缺一场战争

3.印度差在哪,为何迟迟不能工业化?看懂这点,才明白毛泽东的坚持

4.美国对中国领海新主张不屑一顾!毛泽东下令开炮,美国立马溜了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自对手的敬意,外国政要对周恩来的评价

我是 三道历史!全文5200余字,阅读时长6分钟,感谢您的支持!@三道历史

春夏秋冬又一年,汉唐明清代代传

古今中外论天下,诗词歌赋品人间

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叶企孙与周恩来同岁)(9)

感谢您的阅读,评论,点赞,关注,赞赏等多方面的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