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

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心理学"卡瑞尔公式",3点避免发言尴尬症

01 学会巧妙说话,掌握当众发言的技巧尤其重要

记得在很多年前,美国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询问了很多美国人,你一生中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并且写出10件自己一生中最害怕的事。

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排名第一的是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或者演讲,排第二的才是失去生命。

可见,害怕在公众表达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也不仅仅是某些特定职位的人,几乎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存在的情况。

有句话这样说:辛辛苦苦一年,不如会议上发一次言。

有的人一年到头兢兢业业非常辛苦用心,但是到年底年终会议总结和发言时,因为出了一点差错,甚至因为没有能够好好说一句话,而与升职加薪的机会失之交臂。关于职场口才、公众表达、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与每一个职场人的升职加薪前途都息息相关。

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1)

隔壁一个很好的女邻居妮妮前两天来找我倾诉,说自己分公司最近准备开一个第三季度的总结分享交流会议,到时候会随机抽取一部分人发言。

我说这是好事,既增加了同事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你们更加清楚公司的情况。特别重要的是,有机会亲近领导发言,让领导更加了解你,这是一个好的机会,好好准备表现下。

女邻居却说,自己对此很焦虑。

她说自己一直以来都特别害怕当众发言,很紧张没底气,担心自己会出丑。就算自己早就准备好了要说的话,到时候一上场发言,还是语无伦次乱套了。因此,她说现在很矛盾,一边害怕自己没有被抽到发言的机会,一边又害怕被抽到发言又面红耳赤紧张到说不出话就麻烦了。

其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众发言因为害怕紧张导致说不出话来。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而且最好要重视尽快调整纠正过来,职场才能游刃有余。

作为工作之后的我们,像我的女邻居妮妮这样的情况应该不少,平常说话聊天什么都正常。但是只要一在正式的场合当众发言,尤其是人比较多的时候,就会语无伦次,莫名的紧张起来。

但是我们都知道,越是紧张害怕后面发言就越是糟糕乱套,不仅自己的意思没有正确完整地表达清楚,还影响了自己在其他同事领导的形象,得不偿失更加郁闷难受。

丘吉尔说:"一个人能面对的舞台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

面对职场各种需要当众发言的会议和场合,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情况,认真对待,分析和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紧张为什么发挥不好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从容应对,做好职场公众表达这件事。

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学会怎么好好说话,掌握和抓住职场会议、各种当众发言的重要场合为自己加分,是一项重要的职场社交能力。

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2)

02 先了解和分析,当众发言容易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当准备要自己去上台讲话,去发言或者做分析总结时,总会莫名的紧张,一紧张后续就会发挥不好。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无外乎这几种。

首先,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害怕自己出错。

每个公司企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会议要开,总会需要相关的人员去参与开会。有的人上台发言,人一多,就想要自己能够发挥的特别好,让同事领导对自己刮目相看,至少不要出错不要当场出丑。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个更好的表现,这是正常而且应该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给团队掉链子,达不到自己和团队的希望。但是过高的心理期待反而造成自己压力过大,有时会适得其反导致发挥不良。

另外,自信心不足,造成内心焦虑。

自信心不足,很可能是因为事前确确实实没有准备好,该了解的地方没有了解清楚,又或者是该作分析总结的工作自己没有去做,对要说的话,要说的内容准备不足而没有自信,难免内心会焦。

除此之外,也很可能对自己的声音、语速语调、形象、穿着、发型,等等各方面产生不自信,担忧而产生负面情绪。有时候不要太在意这些外在的穿着形象,适当的沉默更具力量。

正如汪福祥在《奥妙的人体语言》中说道:"无声的表情具有的交际效果是有声音的五倍。"

最后,很可能是天生胆量小,害怕发言当时的领导、同事、环境、内容等,害怕在陌生或者关系不好的人面前讲话。

其实,如果我们在不熟悉的人或者环境面前讲话有所紧张也无可厚非,身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引起的轻微的胆怯,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太过于担心,多练练就好了。

害怕当众发言,每个人具体原因不同,但是以上这几种,就很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有内心害怕紧张的时候,只是有的人很少遇到,或者能够较快地很好的解决,就不是什么大事,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

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3)

03 如何减少和避免发言脸红耳赤尴尬症?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卡瑞尔公式,卡瑞尔公式的全称是卡瑞尔万灵公式,其内容是指:唯有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在精神上先接受了它以后,才会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上。

即当我们要面临一个马上要发生的事情而手足无措时,我们可以设想这3步:

一、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此分析为次选项)

二、接受这个最坏的情况。(失败心理作祟)

三、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流程分析)

比如说,自己准备要上去发言讲话了,却有可能紧张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或者是语无伦次,那么这件事给自己带来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步想到的,也是最坏的结果,可能自己会丢掉这个工作,会破坏这个会议,会被领导批评。

第二步,问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最多就是转身走人重新去外面找个工作。这样简单点想就是换了一家公司上班而已,这一点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步,既然知道自己准备要被辞退解雇了,那就尽可能想办法补救改善这个最坏的情况。多准备恰当的台词,多总结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对业务多一分了解,发言就多一分底气。

通俗一点说,可以这样做:

首先,做好要发言要分享总结的话题内容,多积累素材。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至于到时候无话可说,该说的,要说的,什么都想不起来或者说的残缺遗漏,这样影响很不好。多做准备,给自己多一些发言的底气,总归是好的,内心暗示自己,自己是有备而来的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次,相信自己的发言和分享,是对其他人有益有价值的,这种给予的心态会让自己更加安心放松。

不管是什么会议,终究有会议的目的,相信自己在会议上的发言是能够给出对别人有用的信息,对他人有帮助的东西,同时,也能让大家对自己的发言的话题有更多的关注。这样想,自然心里就不会那么大的纠结和期望,心理适当放松。

最后,发言前、中、后的过程,可以适当做些运动,比如深呼吸、跳一跳、或者手里拿一支笔,多练习公众演讲和各种发言的场合。

生活处处需要沟通,而当众演讲当众发言则是更为高级的形式。那些开会或者在公开场合时言辞犀利能言善辩的人,大多都是因为多说多练的结果。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就非常会说话会演讲的,而是多次模拟多次实践多次锻炼的结果。

别害怕自己的语言能力弱,你可能只是没有找到让自己放松大胆去说的方式。

在《高效演讲》中,斯坦福大学教授彼得.迈尔斯指出,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当众讲话的高手。

做好准备,认真对待当众演讲,重视公众表达这件事,大大方方地说出你的内容,你也可以轻松应对每一次会议,每一次演讲都是你的职场加分机会。

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当众发言就面红耳赤)(4)

作者介绍:壹味青年,很独立爱自由的女子,上班工作下班写作职场达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