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写在前面: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说起隋末唐初的王绩,这个被称为“斗酒学士”的诗人,似乎就绕不开一个“”字。

其人嗜酒如命,因酒丢官,纵酒自适,撰《酒经》,写《酒谱》,而且,赞嵇康,颂陶潜,其诗歌也多以酒为题材。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但是,其诗虽篇篇带酒,可并无一醉语,他是少有的人间清醒,醉和醒,也只不过是旷达和萧疏而已。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其实,早年的王绩也是有襟怀和抱负的,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身处隋唐之际的乱世,他的期待总是令其失望。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其一首名为《醉后》的五言绝句,淳朴直率,措辞朴素,道尽了其抑郁难平之心事。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1)

简译:

三国时的阮籍沉湎酒中,清醒的时候少,东晋的陶渊明爱饮,醉酒的时候多。

失意的我应该怎样度过自己这短暂的一生呢?还是乘着酒兴,吟诗作赋,自娱自乐吧!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2)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小诗,看似豪放不羁的笔触,却是其落寞失意人生的真实写照,诗题虽为醉后,实则句句清醒。

“阮籍清醒少,陶潜醉日多。”,诗人以阮籍和陶潜两位古代名士开篇,乍一看,似有意为自己买醉作开脱之嫌。

阮籍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首,品行高洁,疏放旷达。

而其之所以“醒时少”,是因为不满司马集团的独专谋权,但自己人微言轻无力反抗,酣醉不醒只不过是其寄人篱下的自保罢了。

陶潜就是陶渊明,东晋末期人,虽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只得了个仅享“五斗米”的区区小官。

社会动荡,朝局混乱,政治昏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其自然就“醉日多”

辞官归隐,修篱种菊,躬耕陇亩,“携酒去,载诗归”虽然是诗酒人生,但终是意难平。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3)

尽管,从表面上看,他们一个是蔑视世俗的疏旷行者,一个是清高率真的田园隐士,但究其根底,都未摆脱失意人生的命运。

而王绩将自己与前朝名士相提并论,也并非没有原因,自幼好学,博闻强记,15岁时就得权臣杨素赏识,称为“神童仙子”,20岁中高第,授秘书正字。

这样的人生起点不可谓不高,可生性简傲的他不愿在朝为职,后被改授为扬州六合县丞,因其嗜酒误事,不久就被罢职,遂回乡归隐。

自带魏晋高风,疏放真挚的王绩,对阮籍陶潜二人的际遇自是感同身受,且大有同病相怜之叹,即便是醉后写诗亦不忘以其自比。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4)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诗的后两句自问自答,看似已经为人生找到了答案,似千帆历尽后的豁然开朗,实则是其郁郁不得志的无可奈何。

“百年”,借指人的一生,“何足度”即过得很快的意思,在王绩看来,人生百年,亦不过瞬间而已。

所以,他诗曰:“不如高枕卧,时取醉消愁。”,且认为酒至大醉,既可忘忧又能文恩泉涌,诗兴大发,何乐不为呢?

这向醉中逃避的消极思想,显然与其“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而这“乘兴”未必不是“败兴”,“醉后”的清醒,又是何其令人惆怅。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5)

写在后面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末唐初人,出身官宦世家,大儒王通之弟,诗人王勃是其侄孙。

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在其《自撰墓志》里,王绩如此评价自己短暂的一生。

三仕三隐,终其一生,王绩都在出世与入世中纠结,特别是入唐后,虽心念仕途,却又怕难以显达,总是意难平。

“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几番起落,怀着对现实的不满,他还是走上了酒诗自娱的隐居之路。

失意的仕途,却也成就了王绩的文学成就,被公认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

“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一生嗜酒的王绩,因酒误事,也因酒留名,酒中有仕途坎坷的意难平,也有其旷达疏放的快意人生……

阮籍诗作评价(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6)

王绩画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